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楼下有人提到三年进入共产主义)的出处

刘少奇与浮夸风

(2011-02-05 00:19:46)

 

1958年86日,刘少奇派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带着康有为的《大同书》到河北省徐水县搞共产主义公社试点。陈正人传达了刘少奇关于搞试点的指示,还把康有为的《大同书》送给一些人(赵云山、赵本荣《徐水共产主义试点始末》《党史通讯》1987年第六期)。

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立即宣布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成立公社,树木归集体,房屋也由公社统一分配,社员实行工资制,社员和干部大搞实验田,计划一亩山药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这些将要发射的卫星庄稼,是在迈向共产主义的人民公社殿堂上空飘扬的鲜明耀眼的红旗,也只有人民公社才能竖起这样的红旗,一个二分地沼气山药堆就得花几百个人工,成本更是不可计算,这除了几万人的人民公社,那一个普通农业社能够办得到!(康濯:《徐水人民公社颂》195891日《人民日报》)这两篇报导,可以说是浮夸风、高指标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共产风一应俱全。这是刘少奇、邓小平所把持的舆论关口所放的卫星新闻,是刘少奇搞的共产主义试点取得的成绩

1958年916日—18日,刘少奇到河南视察,924日人民日报以《少奇同志在河南视察时具体阐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几个条件》为题目报导了这一重大新闻。报导说:刘副主席在91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中,已经强调,有条件的可以立即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条件还不成熟的最慢不能超过三、四年或五、六年。

1958年919日—28日,刘少奇到江苏视察时,在具体阐述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条件时,同在河南讲的一样,他是这样说的:第四,改善社会劳动组织。例如,规模较小的农业合作社转变成规模较大的人民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农村劳动组织大进一步的改进,这种改进,大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调配,大大有利于农村生产的发展。又例如,实行郑州提出的男女换班,老少换班,即:女人能做的事不再由男人去做,老人能做的事不再由青年和壮年去做,以使男女老少能够各自担任自己力能胜任的工作。刘少奇所说的男女老少换班,是刘少奇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家庭革命的一个举措.

刘少奇到江苏视察,还大肆兜售他在徐水、河南实行供给制的做法。他在江苏常熟视视察时说:实行粮食供给制以后,将提高人民共产主义觉悟。他问和平公社党委书记:秋后,即将实行粮食供给制,群众拥护不拥护?公社党委书记说:大家一听说吃饭不要钱,都高兴得跳了起来,有个老头说,过去提心受苦一辈子,怕吃不饱肚子,这下子可好了。苏州地委第一书记皓江在汇报中说:群众都非常赞成实行粮食供给制,他们说,一个心思丢下了,一个心思又来了,丢下的是几千年愁吃愁穿的苦心思,又来的心思是怎样把生产搞得更好,不然就对不起共产党。’”刘少奇听后说:这两句话,两个心思,很值得我们深思。有人担心,实行粮食供给制,会不会增加懒人?苏州农民的这两句话,给我们作了最有力的回答。这说明他们不是变懒了,而是情绪更加高了,生产更加积极了。这就是人民共产主义觉悟提高的表现,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加提高的标志。(《刘少奇同志视察江苏城乡》1958930日《人民日报》)

1958年103日,刘少奇在同一个外国议会代表团谈话中也谈到吃饭不要钱。他说:现在公社的性质基本上还是集体所有制,但有一部分全民所有制,这部分还要增加,两三年后,很多公社就会变为全民所有制19581121日,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批评刘少奇吃穷饭穷过渡的做法,指出:现在就是吃穷饭,什么公共食堂,现在就是太快,要犯冒进主义错误。刘少奇立即插话说:农村(人均)达到150元到200元的消费水平就可以转批(指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将来分批转,这样有利,否则等到更高了,转起来困难多,反而不利。彭真也插话说:我们搞土改,又搞合作社,又搞公社,只要每人到150元至200元就可以过渡。太多了,如罗马尼亚那样,农民比工人收入多时,就不好转了。把三化(机械化、电气化、园林化)的标准压低,早转比晚转好,三四年即可过渡。毛泽东说:按照刘少奇、彭真的意见,是趁穷之势来过渡,趁穷过渡可能有利些,不然就难过渡……”(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87189页)

刘少奇对浮夸风负有什么责任 

  简介:1953年开始毛主席退居二线,一线(国家日常工作)由刘少奇负责,并于1959年 正式担任国家主席。由于需要整个官僚系统的配合,浮夸风一定是由一线发动的,所以只能是刘少奇及其心腹了。这期间刘少奇没有任何反浮夸风的言论和讲话,就 足够说明问题了。作为浮夸风的发动者和推动者,刘少奇负有浮夸风的主要责任,为什么又被平反了?一点责任也没有追究?几个饿死人的省委书记,他们又是谁的 势力?为什么文革期间被残酷迫害了?为什么后来又被平反了? 

  ************ 

  不论是特色当局还是右派,在讨论浮夸风的时候,都忽略了整个官僚体系的存在。似乎全国刮浮夸风时,所有高官不见了,整个官僚体系也不见了,连影子都没 有了。象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出现上面一句话全国人就搞浮夸风的现象,一定需要整个官僚体系国家机器的配合运作,才有可能。但如此浅显的道理,三十年来 批评浮夸风时从来没有被提起,给人造成的印象就是:某一个人一声令下,全国人立即搞浮夸风,然后就傻乎乎的等着饿死。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为什么这三十 年来从没有人追查这些官僚的责任,而是一股脑的把脏水泼到毛主席身上?这只能是蓄意污蔑了。而众多被洗脑的人还成天在那里觉得自己多么有理呢。  

  要查清楚整个官僚体系的责任,就得了解新中国建国后的权力变更情况,不能想当然的以为就是谁谁。一旦搞清楚这种情况,那么就容易搞清楚表任了。实际上 新中国的权力变更,的确比较独特。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由夺取政权转变成建设国家了。作为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战略家,毛主席就有了换岗的想法,这样一举两 得:实现权力顺利过度,自己又不被政府日常工作缠身,转而搞战略思想工作。但此时国家刚刚成立,出于稳定考虑也不宜过快,这个权力与职务交接过程如下: 

  毛主席于1953年提出了一线二线的安排,这是吸取苏联斯大林的教训采取的措施。也就是由刘少奇负责一线的日常工作,毛主席负责二线的战略思想工作。从这时开始毛主席就不再负责国家日常事务了。 

  19569月八大期间,毛泽东主席接见南斯拉夫共产党代表团时说:我老了,不能唱主角了,只能跑龙套。你们看,这次大会上我就是跑龙套,而唱戏的就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说明这时权力完全转交成功,由刘少奇负责。

  195812月八届六中全会同意毛主席不作下届国家主席候选人的建议。  

19594月,刘少奇正式担任国家主席。而这前后各一年的时间段内,浮夸风就从这个时候发生发展消亡的。

196610月, 二线制度算废除。在刘少奇执政时间内,反右扩大、浮夸风、勾结势力打击异已、贪污腐败等罪恶层出不穷。毛主席发现浮夸风时极力反对,而且告诫说会饿死人, 结果毫无效果。此时的毛主席被架空说话没人听,这让毛主席看到官僚体系的反人民特性,经过深思熟虑了发动文革,进而全世界闹文革,这是后话,不多说。

  那为什么后来官方材料都不介绍这个曾经出现的一线二线制度呢?如果一介绍,显然浮夸风是一线搞的,那是谁的责任呢? 

  由于需要整个官僚系统的配合,浮夸风一定是由一线领导发动的。此时一线负责人是谁?他们各自负担什么责任?这应该是很清楚吧,当然是刘少奇及其心腹了。更加神奇的是,作为一线工作的负责人,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浮夸风猖獗的三年时间内,1958年到1960年三年间只有一篇讲话。这太荒唐了,人家可是国家主席,可是一线负责人,其他讲话都弄哪里去了?其他都讲了什么?为什么不敢示人?害怕被人发现真相?  

  浮夸风应该算是先从河南刮起,从河北徐水开始正式成风。徐水县委书记张国忠宣布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各种高产卫星就上天了。巧合的是,这正好是19588月刘少奇派陈正人到河北省徐水县搞共产主义公社试点之后的事情。这有什么玄机?  

  换一种说法,在三年浮夸风期间,可有任何官方资料证明刘少奇反浮夸风?如果有的话,当局早就拿出来铺天盖地的宣传起来了,根本不用别人提醒。至于说刘少奇也是受别人指使,那完全是想当然,完全是造谣污蔑了。  

  毫无疑问,即使抛开浮夸风的发动者不谈,作为一线领导,作为国家主席,作为负责国家日常事务的头目,对于浮夸风刘少奇绝对负有很大而且不可推卸的责 任。但是奇怪的是,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的时候,一点责任也没有追究,一点也没有提起。似乎这一切都跟他无关?他什么责任也没有?他当时不存在?他当时不 管事?特色当局心里清楚,左派心里清楚,无脑右派心里可清楚?

  还有饿死人的四个省委书记,河南吴芝圃,四川李井泉,安徽曾希圣,山东舒同,他们是谁的心腹?属于谁的势力?他们受谁指使搞的浮夸风?当然是当时的一线头目了。他们的遭遇如何?奇怪,在文革期间都受到冲击被残酷迫害受到批斗等非人待遇,因为整个社会动荡浩劫黑暗人性泯灭了嘛。后来呢?巧了,都平反了恢复名誉了,没有死的都当上大官了。比如邓小平主持吴芝圃的追悼会上说:对于强加给吴芝圃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全部推倒,彻底为吴芝圃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听明白了没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