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是一代名相还是伪君子?

来源: 2013-09-19 13:39:3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朱镕基是一代名相还是伪君子?

来源﹕香港《动向》2013年9月号
    中共人物
    一代名相還是偽君子?
   
    ──從朱鎔基出書不避「六四」談起
    喻智官
      朱鎔基出書不避「六四」
   
   
   
     八月九日,︽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面世,還在人民大會堂首發,高調宣傳推介受到熱捧,發行百萬冊,風頭蓋過同日發佈的︽江澤民畫冊︾。︽實錄︾ 有兩篇朱鎔基在「六四」期間的講話,有香港報紙讚譽說,在中共竭力迴避「六四」時,朱鎔基敢於引出「六四」話題,甚為另類。隱退十年的朱鎔基一時又成了新 聞人物。網民對他的評介也近乎兩極,讚揚者稱他為一代名相,批評者斥責他是偽君子。而且論者都拿得出各自的依據和理由,聽起來也都站得住腳。
   
   
   
     到底孰是孰非?只有縱觀朱鎔基的官場生涯,聽其言觀其行,透過現象看本質,庶幾得出客觀的結論。
   
   
   
      「六四」中的矛盾言行
   
   
   
     朱鎔基最讓人刮目相看的,是他在「六四」屠城後說過的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北京發生的事情是歷史事實,歷史事實是沒有任何人能夠隱瞞的,事 實真相終將大白。﹂當時,人們把它解讀為朱鎔基不贊同武力鎮壓的委婉說辭。他還說﹁上海亂的程度與北京不同,我們從未想過要動用軍隊,上海有五百零八萬工 人,還要軍管幹什麼?﹂也被認為他﹁拒絕軍隊進上海﹂。他同時在電視講話中向學運領袖許諾,只要保證停止活動就不會秋後算帳。
   
   
   
     但上海「六四」後的紅色恐怖卻與朱鎔基的許諾背道而馳。
   
   
   
     一九八九年六月五日早上,上海高校學生在京滬鐵路光新路道口設立路障。六日晚上,﹁一六一﹂次火車在道口撞死六人,撞傷十幾人,引發三萬多人聚眾圍觀。此刻,喬裝成市民的公安便衣登上列車,用打火機點燃車上的郵包和窗簾,縱火焚燒了八節車廂。
   
   
   
     抓到﹁暴民﹂﹁暴亂﹂證據後不到十天,六月十五日,上海市中級法院就判決三名所謂﹁縱火者﹂徐國明、卞漢武、嚴雪榮死刑,立即執行,其中一名還是智障者。上海早於北京兩天用法律的名義從重從快殺雞儆猴。
   
   
   
     因抗議「六四」屠殺而受刑的孫寶強在她的︽上海女囚︾中例證,她所知的「六四暴徒﹂都是無辜的:一名男子在六月五號殺了一條狗,他舉著血淋淋的 手對鄰居說:﹁北京殺人了,北京殺人了,北京殺的不是狗而是人……﹂為此被判七年;一位女青年只因在光新路事發處﹁半敞襯衫,情緒激動,揮舞手臂,聲音高 吭﹂而被判四年;一個十八歲的青年因放汽車輪胎的氣被判二年;一位老年婦女因拿工具給學生被判五年;一個說話不利索的弱女子,在廣場上發了幾張傳單,給學 生幾個麵包被判五年;還有不少被判十五年或無期的蒙冤受害者。
   
   
   
     誰都知道,軍隊進不進上海不由市長定奪,朱鎔基不過是奉命傳旨,倒是如何善後「六四」,完全由市長決定。因此,許多上海市民不由困惑,不知如何評介朱鎔基的言行不一。
   
   
   
      為何受鄧小平重用?
   
   
   
     不管朱鎔基的真意到底如何,他處理「六四」的效果兩頭落了好。下面的注意到朱鎔基﹁同情六四﹂的講話,上面的看到了他和中央保持一致的﹁從重從快﹂平息動亂。
   
   
   
     「六四」後,鄧小平因「六四」鎮壓在政治上失去民心,急於從經濟改革中挽回影響。主管經濟的李鵬、姚依林僵化保守,在他們領導下經濟改革停滯倒 退,於是,鄧看中了﹁懂經濟﹂的朱鎔基。九一年,朱鎔基以中央候補委員的資歷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兩年後任第一副總理,再到九八年登上總理寶座,可謂連跳四 級,成為文革後中共官場升遷的異例,再加他敏感的右派身份,堪稱中共政壇的奇蹟。
   
   
   
     鄧小平是從來不錯用人的。趙紫陽比朱鎔基還懂經濟,該廢黜就廢黜,他毫不含糊;胡啟立的能力遠在江澤民之上,因反對鎮壓而被他踢下台;喬石水平 也高於江澤民,只因投了棄權票,也決不重用。相反,江澤民因整肅︽世界經濟導報︾上位,胡錦濤因鎮壓藏民抗議當上接班人。
   
   
   
     朱鎔基雖說憑﹁懂經濟﹂被鄧小平委以大任,倘若他在「六四」中心慈手軟沒經受住考驗,大概也難上位。
   
   
   
      好誇海口不盡兌現
   
   
   
     朱鎔基從擔任上海市長起,就以能言善辯著稱,演講起來常獲得滿堂彩,其中約法三章的自律尤其受到稱讚。比如他自我﹁五戒﹂:﹁不登報、不上電 視、不剪綵、不題字、不受禮﹂。儘管他根本沒做到﹁不登報、不上電視﹂,但相比只會說大話套話的庸官,他還是得到無數好評。
   
   
   
     在九八年上任總理的記著會上,朱鎔基如法炮製信誓旦旦地誇口:﹁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 已。﹂,此言一出,全世界立即颳起了一股﹁朱鎔基旋風﹂,外加他在「六四」時﹁反對武力鎮壓﹂的傳言,中國的﹁戈爾巴喬夫﹂呼之欲出。
   
   
   
     次年,天津警察逮捕四十五名法輪功學員,引發法輪功學員到國務院上訪,朱鎔基出面接待,聽取學員的意見後讓天津放人,說明他不主張處理法輪功。 但是,一旦江澤民決定鎮壓法輪功,朱鎔基忘了﹁一往無前﹂﹁鞠躬盡瘁﹂,立即無條件地緊跟轉向,對無數法輪功學員慘遭迫害視而不見。在海外遇到法輪功問題 時,他蠻橫地強調,﹁法輪功是害人的邪教,中國政府為保護人民利益而採取法律措施。﹂
   
   
   
     九八年,朱鎔基在一次反腐會上又慷慨激昂地矢言,﹁反腐敗就是要先打老虎後打狼,對老虎絕不能姑息養奸,我這裡準備好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給 貪官,一口留給我自己,無非是個同歸於盡,卻換來國家的長久穩定發展和老百姓對我們事業的信心。﹂此言擲地有聲,感動了多少民眾,振奮了多少人心。
   
   
   
     也是九九年,廈門遠華集團大規模走私案發,朱鎔基接到匿名信時下令,﹁不管清查到誰,都要一查到底,絕對不講情面﹂。不料,專案組查下來發現案件涉及賈慶林,如果較起真來,江澤民也脫不了干係。他找到了﹁大老虎﹂卻不敢打下去,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經濟沙皇﹂的作為
   
   
   
     本來,所謂﹁中國的戈爾巴喬夫﹂,都是不諳中國政治運作的外國人的妄議。社會主義是黨國體制,黨魁是第一把交椅,朱鎔基黨內排名第三,與蘇聯的戈氏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倒是朱鎔基的另一個美名﹁經濟沙皇﹂還算名副其實。
   
   
   
     朱鎔基用集權手段改革計劃經濟,弄成趙紫陽所說的﹁一半是市場經濟,一半是計劃經濟﹂的體系,﹁抓大放小﹂的國企改革,讓央企掌握國民經濟命 脈,把中小企業廉價賣給管理者。﹁國營﹂變成了﹁國企﹂,老百姓全民的財產變成共產黨的私產,工廠企業的黨委書記變成了經理、老闆,近半數三千多萬國企員 工被廉價買斷工齡下崗,為﹁改革陣痛﹂買單。同時,朱鎔基實行兩稅制,把穩定的稅源全部歸中央,增加中央的收入,又用市場化的名目推行住房、教育、醫療等 改革,以此增加收費,甩掉包袱減少政府的支出。
   
   
   
     以上種種,因沒有政治改革配套,促發了制度性腐敗。在他的任內,官員的腐敗以空前的規模發展。經過胡溫十年的延續,權貴資本主義更加鞏固,特權 階層富可敵國,社會貧富兩極分化日益加劇。朱鎔基的反腐﹁棺材論﹂被人詬病﹁棺材經濟﹂||老百姓進了棺材,當官的升官發財。
   
   
   
      壯志未酬的背後
   
   
   
     朱鎔基在上海市長的任上辦了一些實事,在市民中贏得了不少口碑。從他上任總理的豪言壯語中也可看出,他似乎也想幹一番千秋功業。但五年任期屆滿 時,不少老百姓認為他沒有兌現承諾,朱鎔基也自知,除了中國加入WTO這項業績,他仍有壯志未酬之憾,下台謝幕時只得低調地說,﹁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 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說朱鎔基還是辦了一點實事,我就謝天謝地了。﹂他不復上任時的如虹氣勢, 不再成竹在胸雄視天下。善良的人以同情心理解他的無奈,認為在黨國體制下,他的才幹受江澤民和李鵬掣肘,在沒有政改配套的情況下,他的跛足經濟改革處處受 鉗制,他的宏願在腐朽的國家機器中無法運作。
   
   
   
     問題的另一面是,即使在毛澤東時代尚有敢捋龍鬚的彭德懷,在鄧小平時代也有敢於抗命的胡耀邦和趙紫陽,與他們相比,朱鎔基發揮的餘地要大得多。可惜,朱鎔基偏偏不效法彭、胡、趙,卻以周恩來附庸毛澤東為榜樣,無原則地順從江澤民,甘願同流合污。
   
   
   
     事實上,朱鎔基一直在受雙重誤解。五七年被誤劃右派,八七年又因此被人為地添加﹁異議﹂色彩。他自己卻一以貫之。一九八八年,是反思文革最深入 的時候,他卻在上海講話中宣稱﹁我是個孤兒,黨就是我的母親。﹂可見,他不過是另一個曲嘯。所以,在人性和黨性出現矛盾時,他堅定地站在黨性一邊,在民眾 和黨魁產生衝突時,他堅決維護黨魁的權威,把民眾的利益丟在一邊。至於提倡政治改革,推動中國的自由民主,從來不是他的追求的目標。相反,當有外國記者問 及中國的民主問題時,他傲慢地說,我在年輕時就在爭取民主了。言下之意,當時你還不知在哪裡呢?搞了六十年﹁民主﹂仍坐在專制龍椅上的人說出這話,不是有 詭辯的嘴皮,而是有不知羞恥的厚臉皮。
   
   
   
      名相乎?偽君子乎?
   
   
   
     朱鎔基無推動中國的自由民主之志,唯十分在意自己的個人清名,他掛在口頭上的一句古訓是:﹁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他期望自己像包拯和海瑞進入歷史的清官榜。
   
   
   
     為此,朱鎔基卸任後雖自詡頤養天年不問政事,但行事卻並不低調,他出版一系列講話錄,用以註解自己推行的政策。面對指責他當政時的過失及後遺 症,他還直接出面辯解。二○一一年四月,他借母校清華校慶與師生座談,怒目斂容地用手拍著︽中國農民調查︾說,作者在書中攻擊分稅制造成農民貧窮,是無知 透頂!他還特別說明,﹁這本書受到很多國外異見分子的吹捧呢﹂。此語充分顯露了朱鎔基對待民主勢力的立場。
   
   
   
     朱鎔基的清官形象早已大打折扣。儘管他本人沒有貪腐的記錄,但他的兒子朱雲來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女兒朱燕來是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都是金融界的大鱷。沒有朱鎔基的蔭庇,他們能輕易獲得如此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