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理由都能自圆其说(转自华尔街日报,本文作者李静睿,曾任记者、专栏作家)
刚回北京的前三天我都没有看清楚它的样子,我亲自体验了著名的“中国咳”,疑心自己活在余华新书《第七天》开篇的那个世界里:“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但是书里的那个人已经死了,他要去的地方是殡仪馆,需要自己拿号等着被火化,整本书都在写中国人是如何死无葬身之地。
有一天晚上我们出门去朝阳大悦城吃饭,路边尘土漫天的烧烤摊上坐满了人,我远远看到有个裸着上半身的男人在咬一串巨大的羊腰子,就那么一个时刻,我意识到自己真的从纽约回到了这里,而在我身边孑孓而行的,都是那些出奇勇敢的人──敢于挤上终于环起来的地铁十号线,也敢于在超过500的PM2.5指数下镇定自若地剥盐水花生,浑然不管是不是会死无葬身之地。
“你们还回不回去?”在纽约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问这个问题,我们甚至专门组织了一套逻辑完备的语言来回答它:当然要回去,我们的工作在中国,我们的房子在中国,我们的家人朋友在中国,怎么说呢,我们的心……在中国。但留在纽约的时间越长,再完美的逻辑开始都在生活细节面前悄悄解体。我对纽约的留恋从蓝天白云到公共图书馆再一直延伸到了超市里的台湾速冻葱油饼,晚上坐在院子台阶上吃加州大樱桃长吁短叹,深蓝色的天空中是那几天的超级月亮,我连照片都没有拍,因为觉得余生都不可能忘记此时此刻,过了一会儿窗外有叮叮当当就像旋转木马的音乐声,那是冰淇淋车闪着彩灯开过街区。
最后两个月里我认真思考了留在纽约然后在皇后区开一家Grocery的可能性,比如我可以用自制四川泡菜和卤猪蹄吸引顾客,再比如我能厚着脸皮在微博上打个广告。我们在纽约的家附近有一家韩国人开的小店,那个秃头中年老板永远在盯着一台小电视看韩剧。每次进去买辛拉面我就要用一种竞争对手的眼光打量那件狭小阴暗的店铺,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玻璃柜里的几个柠檬已经发霉,青椒上长满了黑点,我才真正为那种虚无的可能性感到担忧。
在纽约的华人聚会总是围绕着要不要回国和什么时候回国,就像在北京的聚会这几年最后总难免会落到要不要移民和怎样移民,每个人每种选择都有无比充分的理由,而所有理由都能自圆其说。回国后我坐了好几次新开通的地铁六号线,跟北京这几年新修的所有地铁一样,它又时髦又快捷,走在里面会觉得我们简直把破破烂烂的纽约踩在脚下。但厕所里的门大概因为修得太快没办法别上芯,走出地铁还是一个那么典型的北京,黑车司机们漫天要价,四块钱可以买一个煎饼果子,一块钱加根全是淀粉的火腿肠,四处都是没有建好的工地,北京总是有这么多没有建好的工地,就像它是一个从来无法把自己的容貌固定下来的女人。而纽约似乎将永远如此持续下去,帝国大厦上会有投币望远镜,MOMA里栖息着莫奈的莲花池与梵高的星空,大都会里的木乃伊也许半夜会醒过来在上东区游荡。前段时间有朋友来纽约出差,她感慨说现在什么都唬弄不了中国人,同行的人知道她曾经在美国生活多年,在参观过联合国华尔街之后很困惑地问她:“纽约的市中心到底在哪里?”但是他们已经住在四十二街,走路到时代广场不过十分钟。
生活在北京或者说整个中国就是住在一部悬疑连续剧中:路边的杨树明年还会在吗?路上地基会塌陷会又把哪个年轻妈妈烫死吗?地铁一号线会终于挤出事故吗?老家的房子会一直不被拆迁吗?下一场北京暴雨我们还能去广渠门桥吗?墓地价格这么涨上去我们会真的死无葬身之地吗?这一切会永远如此吗?最好的生活到底应当是一眼望到前路还是茫茫然不知去向,这永远是周伯通般左右互搏的问题。忘记在哪里看到有人说过,“无论何时离开中国都是正确的选择”,这句话当然是成立的,但对我来说,无论何时回到中国都是正确的选择,这句话却同样正确得不可辩驳,何况我只需要自圆其说。
暴雨后的北京终于变回那个可以呼吸的城市,我们和纽约来的朋友从外交公寓出发,一路慢慢走到日坛公园,广场上有大妈大叔们跟着凤凰传奇的歌声跳交谊舞,习惯了中央公园的纽约人民对此表达了由衷的赞叹,这个时候的北京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们走出日坛后继续往北,经过坐在路边打着赤膊歇凉的人们以及铁丝网环绕的朝鲜大使馆。我想到那本写朝鲜的书《我们最幸福》,结尾是这样的──“由于没有椅子或长凳,人们就沿着马路边,在公园里、市场上,往往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他们就这么直勾勾的看着前方,好像在等待什么──等电车,也许,或者等过路车,一个朋友或亲戚。也许他们不是真的在等什么东西,他们只是在等待着某些事情的变化。”
突然之间所有的理由都变得明晰,我从纽约回到铁丝网内的中国,不是因为我们最幸福,而是因为我想和所有人一起,等待某些事情的变化。这的确是一部悬疑交织悬疑的连续剧,但我知道它有着唯一确定的结局,那就是这样的变化必然发生,终将发生。
刚回北京的前三天我都没有看清楚它的样子
所有跟帖:
•
回复:刚回北京的前三天我都没有看清楚它的样子
-gping-
♂
(77 bytes)
()
08/20/2013 postreply
22:00:50
•
一个就会靠呻吟做怪的小资. 还是别回中国, 中国还少点额外的嘈杂
-gping-
♂
(0 bytes)
()
08/20/2013 postreply
22:01:55
•
矫情,那美国校园枪杀事件怎么说?
-土拨鼠拨土-
♀
(58 bytes)
()
08/20/2013 postreply
22:20:19
•
你爹捏娘没在北京吧 你也三天没认清吧,是不是走错门了?
-武装-
♀
(0 bytes)
()
08/20/2013 postreply
22:44:16
•
老毛当年说的对呀,是该多出口女的,卖不了国,
-李操星-
♂
(36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00:08:13
•
看着矫情,原来是花街日报的,出来没几天就不认自家门了!哈
-qq669-
♀
(0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00:22:08
•
北京人多,的确很脏也很乱。
-SUNNE-
♀
(0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00:58:40
•
我觉得很好啊,纽约的爱与北京的情交织在心,很感性的文章
-13578-
♀
(0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00:58:55
•
从北京到纽约,再从纽约回北京,肯定有无限感慨的,作者说得很真实文笔也很好
-玩物不丧志-
♀
(0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01:05:33
•
外面没混好,又踏空国内这十年飞跃发展的机会,正反挨俩嘴巴,最希望看到国内的负面
-李操星-
♂
(36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01:50:29
•
这是北京人在纽约还是纽约人在北京??
-Largesammy-
♂
(36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05:10:16
•
北京和纽约,各有各的乱,而且都有一种大城市的骄傲,也确实值得骄傲
-GGIRL-
♀
(0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09:43:36
•
喜欢在哪儿就在哪儿呆呗,没有那么多感慨小资的。扭腰不是天堂,北京也不是地狱,反之亦然。
-十年佳酿-
♀
(0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10:35:33
•
只有对北京有很深感情的人,才会写得出这番感受!
-夜月飞花-
♀
(141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16:18:42
•
怎么像是我写的。
-岁月的脚印-
♂
(0 bytes)
()
08/21/2013 postreply
18: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