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缺点

来源: 2013-08-17 06:23:2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计划经济有优点也有缺点。还是计划和市场结合为佳。
 中国在改革前实行完全计划经济,几百个计委工作人员计划全国生产。几亿工人、工程师仅仅执行计划。这是智力的浪费。

 计划经济可以计划已知产品的生产,但无法计划未知产品的研发。当年计划经济下科技开发的过程是,各工厂搞的仅是优化生产环节,而重大科技开发是各部的研究院负责。例如四机部管理电子行业,四机部第十四研究院负责研究电子元器件。十四院第十三研究所负责研究半导体、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文化大革命期间,十三所的总工程师被定为资产阶级技术权威,安排到食堂去做了几年馒头,全所科研进程停滞。现在则是有几百个企业在瞄准市场,研发集成电路有关产品和装备,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效。

 苏联计委在1960年代认为晶体管功率比电子管小,没有开发价值,决定全力发展电子管。20年后,苏联的电子技术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实际上从苏联计委1960年代决定放弃晶体管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苏联垮台的命运。

 看看四五计划的例子:第四个五年计划在1970年-1975年实施,其计划指标是: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要达到12.5%,1975年钢产量要达到3500-4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5-18.1%,煤达到4-4.3亿吨,原油为7000-10000万吨,5年财政收入为4000亿元,粮食6000亿-6500亿斤,棉花6500万-7000万担,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1200-1300亿元。
 “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遭到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加之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突出建设重工业、提高指标等倾向,1971年国民经济出现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售量“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售量突破800亿斤;1972年,这三项指标分别达5610万人、340亿元、917亿斤)。
 1973年7月1日,国家计委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四五”计划提出的意见,拟订了“四五”经过纲要(修正案)。其中指出,由于林彪反党集团的干扰破坏,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修正案”中主要修改的部分:适当改变了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思想,提出有重点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潜力,并且适当发展;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把钢铁的品种、质量放在第一位;经济协作区由10个改为6个。同时,还对一些计划指标进行了调整。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对计划不可能实行有力的调整措施。“四五”期间,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人民生活问题积累成堆。经修订的“四五”计划纲要规定的主要经济指标有近一半未能完成计划。
 “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76%,最高年12.2%,最低年1.4%;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8%,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1%。[1]

 四五计划讲的主要是是钢、煤、粮、棉等各项产品的产量,没有关于研发计算机的计划,也就没有企业去做。
 完全计划经济和完全市场经济一样不可取。

[1] “第四个五年计划”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97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