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是历来都是替罪羊,不是革命者

来源: 2013-08-16 11:29:4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看到现在到处批公知,觉得很好笑。其实公知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2000年来,一直存在。从先秦诸子到东汉时候那帮清议的太学生,还有地方的所谓名士,说白了,也就是一群群滋生起来的公知,这样的传统,大抵直到民国还有。古代公知大多希望统治者关心民间疾苦,发施仁政,倡导孔孟之道。自清末始,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国门洞开带来的西方新思想,新的政治制度,激励了中国的士子们,他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积弱的根源在于落后的政治体制,从而引发了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次群体性事件“公车上书”。

值得一提的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大都不喜欢公知,无论秦始皇焚书坑儒,还是竹林七贤命丧黄泉,无论是李唐大诗人杜甫,北宋苏东坡一生不得志,还是明朝残酷的东林党争,无论是清末的维新派被弃市,还是民国的公知闻一多被暗杀,无论是天朝毛太祖时代的打右派,还是今朝被官媒痛骂的“公知”。公知们的言论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试图影响统治者通过自发的政治体制改革,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再深入研究一下,很搞笑的是,所谓的公知找不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秦始皇坑杀了大儒们,可是没想到起来造反的却是陈胜武广几个农夫。还有唐末的黄巢,清代的洪秀全,和清末的孙中山,全是高考落榜生,心生怨恨,干脆反了!元末的放牛娃朱元璋,明末的杀人犯李自成更不是神马公知,为了活命而投靠叛军。清末著名公知康有为,梁启超却拒绝同盟会的革命主张,甘当保皇派。共产党党内著名公知陈独秀,更是拒绝领导暴力革命而被开除出党。

如今的公知和晚清的公知,没啥两样。晚清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著名的公知,准确预言了满清的灭亡。但是他不是一个革命者,一生安分守己。这就是中国公知的典型代表,即使到了毛泽东时代,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高级知识分子几乎全部成为右派,杀的杀,关的关,也没一个起来造反的。这就是中国公知的宿命。

如今党媒又开始骂公知,就如当年喊打倒右派一样,必然被历史唾弃。细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很奇怪的是,每当社会即将出现大危机之前,或者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出现大的问题之时,公知们是最敏感的观察者。而这时,统治者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愿聆听公知们的叽叽喳喳,而采取极端的手段,即肉体上消灭。地震前把街上到处爬的蛤蟆抓捕干净,并不能阻止大地震的发生。这个简单的道理,似乎直到今天,执政党还没学会。微博,论坛上一边倒的舆论只是政治大地震来临前的预警,而党媒却试图捂住公知的嘴巴来阻止大地震的到来,这是很搞笑的一件事。

末了,再提一句,台湾知名公知李敖,蒋介石也很讨厌他,关了他好多年,后来蒋家王朝完蛋了,他“小人得志”,叫得多欢。看他在立法院质询台湾国防部长,让人忍噤不止。一个文明的社会对待公知应该是神马态度,台湾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