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党世代交替涉及权力转移及派系结构变化,值得关注。
中评社╱题:民进党世代交替问题浅析 作者:蔡斌(北京)、肖春阳(北京),本刊特约撰述
世代交替问题是一个观察民进党走向的重要内容。其中牵涉到民进党内权力的新老交替,派系结构的变化,甚至还牵涉到苏蔡之争等问题,对民进党的影响深远而巨大。从长远来看,世代交替是必然,但民进党完成世代交替的时机、方式、影响等问题却值得深入探讨,特别是对即将走上民进党权力中心的新世代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民进党的未来发展走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民进党的世代划分
民进党迄今已经走过了三个世代,即美丽岛世代、美丽岛律师世代、新世代。而新世代又可细分为学运世代和幕僚世代。美丽岛世代的代表人物是许信良、施明德等,美丽岛律师世代则是以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苏贞昌、游锡堃等为代表。如今美丽岛世代早已淡出民进党的权力中心,美丽岛律师世代则正面临被交替的命运。我们这里所讲的世代交替,主要是在美丽岛律师世代和新世代之间展开。
美丽岛律师世代随着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而正式进入民进党的权力核心。陈水扁执政期间,对内大肆操弄族群政治,搞大福佬沙文主义,处心积虑地建构所谓“台湾主体性”;对外则大搞“烽火外交”,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执行对抗性的两岸政策,肆意制造两岸的紧张对立。同时,陈水扁及其追随的各类政客则大肆贪污腐败,其贪腐的行径及程度可谓触目惊心。美丽岛律师世代执政8年就将民进党20年所累积的政治资源消耗殆尽,从而也注定这一世代难逃下台后被清算的命运。但却为民进党新世代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正当性。
其实在陈水扁执政后期,民进党也曾试图进行有计划的世代交替,最大的表现就是2005年台湾县市长“三合一”选举,陈水扁推出大量具有扁系色彩的年轻政治人物参选,如罗文嘉、邱太三、李文忠、林佳龙、陈其迈等等,但最后却全军覆没。这次失败使得民进党的新老交替遭遇严重挫折,也标志着以陈水扁为核心进行世代轮替的努力破产。但同时应该看到,这批年轻政治人物虽成为陈水扁贪腐政治的陪葬品,却也为幕僚世代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政治前提。
随着民进党的下台和陈水扁因贪腐案锒铛入狱,民进党的形象迅速土崩瓦解。牵连所及,整个美丽岛律师世代都难以幸免,政治光环受到或大或小的损害,以致一时找不到合适人物出来担任民进党主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民进党内的年轻世代开始串联,逐步打破派系的禁忌,合谋拱蔡英文出来选民进党主席。当时与蔡英文竞争的是“台独”大佬辜宽敏,其主要支持力量是公妈派及其它老派的政治人物。这场党主席选举从一开始就充满着世代交替的政治意味。选举的结果,代表年轻世代的蔡英文顺利胜出。
蔡英文担任党主席后,由于马英九执政的种种失误,为民进党的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特别是2009年的八八风灾,使马英九的民调支持度遭受重创,一度跌落到19%。在随后的一系列选举中,特别是该年底的三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这使民进党迅速从谷底攀升。整个台湾的蓝绿政治情势开始发生逆转,蓝降绿升的态势明显。这一系列战功,使蔡英文逐步在民进党内树立了权威,并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的支持力量。蔡英文主要的依靠力量是民进党内的年轻世代。年轻世代想尽早出头,但由于他们大都依庇于某个派系头目,不便于主动向派系头目发起挑战。而蔡英文作为党主席,具有天生的合法性外衣,这个身份便于对抗派系头目的压力。于是这些年轻世代与蔡英文一拍即合,结成利益共生体。由此,蔡英文拥有了自己的支持力量,而年轻世代获得了早日出头的政治机会。
为了尽早树立这些年轻世代的政治权威,蔡英文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党机器,在选战中大量启用年轻世代,最为明显的是2009年底的三合一选举,民进党推出大量政治新人,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像林右昌、郑文灿等都是如此。这批人凭藉战功也迅速累积起了政治能量。一个以蔡英文为首的年轻世代政治集团开始迅速崛起,并逐步掌握了民进党的政治实权。2010年5月,民进党举行党主席选举,蔡英文以超过90%的选票当选,而她的对手、代表公妈派的尤清只获得了不到10%的选票。只经过一年多时间,民进党内世代交替的进程已经不可阻遏。当年8月民进党召开全代会,虽然各派系头目纷纷想办法企图重回权力中心,但未能如愿。
美丽岛律师世代的政治人物在民进党失去执政权之后,他们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原罪。所谓“四大天王”之中,谢长廷背负着自己“败选就退出政坛”的紧箍咒,吕秀莲有心而无力,游锡堃也无实力。这里面唯一还有能力也有意愿的是苏贞昌,所以苏蔡之争不可避免。而苏蔡之争背后反映的是世代交替之争。
苏蔡之争从2010年五都选举开始,一直缠斗到2012年民进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之争。在这些争夺中,蔡英文很显然都占了上风。民进党一度形成以蔡英文为共主的政治格局。如果蔡英文在2012年的大选中获胜,苏贞昌也许永远就没有机会了,民进党的世代交替也将正式落幕。但蔡英文却在一片看好声中以80万票的差距落选。这个结果让蔡英文受伤不轻,也使得民进党的世代交替受挫。
蔡英文因败选辞去党主席,暂时退出了民进党的权力核心。蔡英文的蛰伏,使得党内中生代变得群龙无首,这股凝聚起来的力量现在面临溃散的危险。因为中生代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和苏贞昌对抗,谁也无法阻止苏贞昌的卷土重来。
果然,苏贞昌在党内各派人马的阻击下仍然当选为民进党新一任党主席。随后,各派系头目纷纷进入中常会,民进党权力中心进行新一轮洗牌,美丽岛律师世代再一次成为主角,而党内中生代将被迫重新站队。民进党的世代交替将如何演变发展,留下了很大的悬念。
民进党新世代的构成
虽然民进党的世代交替中新世代暂时受挫,但从长期看,新世代登上权力核心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颇有必要对民进党新世代做一个全面分析。所谓新世代,确切地说,是指学运世代和幕僚世代。学运世代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野百合学运,像周奕成、罗文嘉、马永成、段宜康、李文忠、林佳龙、郑文灿、陈其迈等都是代表人物,他们出名较早,又大多依庇于某一政治人物或势力。学运世代与美丽岛律师世代事实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像陈水扁的上台,罗文嘉、马永成等学运世代居功至伟。但这种利益共同体也使得他们成为陈水扁贪腐集团的共犯而被社会清算,其所付出的政治代价极为惨痛。目前学运世代较为活跃者已经屈指可数,只有段宜康、郑文灿、陈其迈等还有一定的政治能量,其余大部分都已经被消耗掉,从而使民进党的发展出现了可怕的人才断层。这种负面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当前民进党内新世代的主角是所谓的幕僚世代,像林右昌、刘建忻、张宏陆、吴秉睿、赵天麟、阮昭雄、洪耀福、梁文杰等,他们都出身于幕僚,或者部属。严格说来,幕僚世代较学运世代晚半个世代,相较于学运世代,幕僚世代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其一,幕僚世代缺乏完整的政治历练,缺乏大气魄、大格局。学运世代的一批人本来已经具有完整的政治历练,但由于他们与美丽岛律师世代走得太近而被消耗掉。仓促走上前台的幕僚世代还来不及经历完整的行政历练,从政资历一般较浅。他们既没有美丽岛世代的大视野、大格局,也没有律师世代善于把握社会主流民意脉动,还没有学运世代的论述和策略能力。总的来看,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风格,更没有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幕僚世代要真正成熟、担当大任,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期的政治磨练。
其二,政策执行力强,有较强的选举操作能力。幕僚世代大都长期跟随某一派系头目,对于政策的执行力较强。同时作为幕僚,其选举、文字等方面的能力都较佳,像赵天麟的口才能力,梁文杰的文字能力等都较为出色。这批人的选举爆发力不容小觑。
其三,意识形态色彩较弱,较为理性务实,有一定的可塑性。这一点与学运世代相类似。相较于美丽岛世代和美丽岛律师世代,新世代没有政治包袱和历史悲情,较能理性务实地看待台湾的政治现实,这也使得幕僚世代的世界观和两岸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其四,幕僚世代的反叛性不强,难以彻底摆脱派系政治的羁绊。幕僚世代具有顺从、遵循政治伦理的特色,这使得他们不可能直接去对抗他们所托庇的派系头目。从而决定幕僚世代不可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团队,也不可能跳出派系政治的窠臼。在这一点上,幕僚世代还不如学运世代。
其五,提不出明确的政见,也没有鲜明的政治风格。作为一个政治团体还稍嫌稚嫩,难以承担大任。其六,政治形象较为清新。由于从政经历较浅,还没有太多的政治污点。这一点对于急于走出贪腐阴影的民进党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相较于学运世代而言,幕僚世代的独立性不强,理想性缺乏,也无法提出鲜明的政见。这使得幕僚世代在短期内并无法真正主导民进党的发展。民进党的政策论述、发展前景还必须依赖于学运世代甚至更老辈的政治人物。这是民进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的现状。幕僚世代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已经站到了民进党权力舞台的中央,但他们的准备及历练都明显不足。这对于急于从谷底爬升的民进党来说,就像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蔡英文只能启用学运世代甚至陈水扁时期的一些政治人物来进行政策论述、制定。像蔡英文主导成立的民进党智库,其主要班底还是陈水扁时期的核心幕僚吴乃仁、吴钊燮、陈明通、陈忠信、萧美琴等等。由此也可以预见,由这些人制定的政策论述,不会有太多新意,从而决定了蔡英文所谓改革的局限性。因而可以说,新一波民进党的世代交替其实是很不充分的,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是如此。未来幕僚世代能不能提出新的有突破性的政策论述,将是决定民进党新世代交替成败的关键。
不管怎样,民进党的世代交替已经是一个无法扭转的事实,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是确定的。目前,新世代已经在民进党内占据了有利的政治地位,像最新民进党籍的“立委”席次,年轻世代占据了相当份量,如陈其迈、段宜康、萧美琴、吴秉睿、蔡其昌、李昆泽、邱志伟、赵天麟、林佳龙等,都属于民进党内的新世代代表人物。作为一个群体,民进党新世代的崛起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新一波世代交替的特征及前景
在美丽岛世代与美丽岛律师世代实现世代交替的过程中,律师世代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累积政治能量,并最终取代了美丽岛世代。交替过程比较残酷,这从许信良、施明德、张俊宏等美丽岛世代人士在民进党内的命运就可以看出来。
与上一波世代交替不同,新一波世代交替(即民进党新世代与律师世代的交替)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民进党以幕僚世代为主体的这一波世代交替具有很大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其妥协性主要表现在摆不脱与派系头目的依庇格局,短时期内无法独立地承担政治责任;不彻底性则体现在幕僚世代在政策准备、行政历练等方面准备不足,无法真正主导民进党的发展。目前看来,这个主导权还在民进党的传统政治人物手中。
其次,新一波世代交替承担着民进党价值重建和政党形象重塑的历史重任。在上一波世代交替中,美丽岛律师世代承接了美丽岛受难者们的道德光环。因此,他们在道德形象上先是享受者,当权后则变成了挥霍者。陈水扁八年执政消耗掉了民进党长期累积起来的“清廉、勤政、爱乡土”的政党形象,如今,民进党必须要重新建立其政党形象,这一道德责任成为民进党新世代无法绕过的历史课题。
由于美丽岛律师世代及学运世代大多受到了陈水扁贪腐弊案的牵连,已经难以承担这种道德责任,民进党的道德重建只能选择政治资历尚浅的幕僚世代,利用他们的清新面孔重新唤回民众对于该党的信任,重新博取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在政治价值上的认同。因此,民进党在下台以后的历次选举提名中,都十分注意候选人的清新形象,特别是要有清廉的政治记录。事实证明,民进党的这种提名模式对于改变政党形象是有效的。但幕僚世代的政治人格和政治历练能否承担得起这种道德重建责任,这是需要观察的,目前看来并不乐观。
其三,新一波世代交替有突破民进党传统派系政治的趋势,但目前新世代的政治软弱性使他们无法走出派系政治的窠臼。新一波世代交替是在蔡英文的领导下催生的,而蔡英文不是传统的派系人物,这让新世代在世代交替问题上突破传统派系政治成见的合作成为可能。但由于新世代大都来自于各派系头目的推荐,难以摆脱派系头目的羁绊,只能通过双重效忠,使得蔡英文与各派系头目达成了一个基本的权力平衡。新世代这种先天的政治缺陷,使他们难以跳出派系政治的窠臼,也决定了这一波世代交替是不彻底的。
民进党新世代在派系政治上表现出的软弱性,使他们注定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民进党的决策核心。如果苏贞昌在未来苏蔡之争中最终胜出,新世代要走上民进党前台更是遥遥无期,也许民进党的派系政治将固化为派阀政治,美丽岛律师世代将长期主导民进党的发展。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3年6月号,总第186期)
世代交替问题是一个观察民进党走向的重要内容。其中牵涉到民进党内权力的新老交替,派系结构的变化,甚至还牵涉到苏蔡之争等问题,对民进党的影响深远而巨大。从长远来看,世代交替是必然,但民进党完成世代交替的时机、方式、影响等问题却值得深入探讨,特别是对即将走上民进党权力中心的新世代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民进党的未来发展走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民进党的世代划分
民进党迄今已经走过了三个世代,即美丽岛世代、美丽岛律师世代、新世代。而新世代又可细分为学运世代和幕僚世代。美丽岛世代的代表人物是许信良、施明德等,美丽岛律师世代则是以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苏贞昌、游锡堃等为代表。如今美丽岛世代早已淡出民进党的权力中心,美丽岛律师世代则正面临被交替的命运。我们这里所讲的世代交替,主要是在美丽岛律师世代和新世代之间展开。
美丽岛律师世代随着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而正式进入民进党的权力核心。陈水扁执政期间,对内大肆操弄族群政治,搞大福佬沙文主义,处心积虑地建构所谓“台湾主体性”;对外则大搞“烽火外交”,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执行对抗性的两岸政策,肆意制造两岸的紧张对立。同时,陈水扁及其追随的各类政客则大肆贪污腐败,其贪腐的行径及程度可谓触目惊心。美丽岛律师世代执政8年就将民进党20年所累积的政治资源消耗殆尽,从而也注定这一世代难逃下台后被清算的命运。但却为民进党新世代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正当性。
其实在陈水扁执政后期,民进党也曾试图进行有计划的世代交替,最大的表现就是2005年台湾县市长“三合一”选举,陈水扁推出大量具有扁系色彩的年轻政治人物参选,如罗文嘉、邱太三、李文忠、林佳龙、陈其迈等等,但最后却全军覆没。这次失败使得民进党的新老交替遭遇严重挫折,也标志着以陈水扁为核心进行世代轮替的努力破产。但同时应该看到,这批年轻政治人物虽成为陈水扁贪腐政治的陪葬品,却也为幕僚世代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政治前提。
随着民进党的下台和陈水扁因贪腐案锒铛入狱,民进党的形象迅速土崩瓦解。牵连所及,整个美丽岛律师世代都难以幸免,政治光环受到或大或小的损害,以致一时找不到合适人物出来担任民进党主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民进党内的年轻世代开始串联,逐步打破派系的禁忌,合谋拱蔡英文出来选民进党主席。当时与蔡英文竞争的是“台独”大佬辜宽敏,其主要支持力量是公妈派及其它老派的政治人物。这场党主席选举从一开始就充满着世代交替的政治意味。选举的结果,代表年轻世代的蔡英文顺利胜出。
蔡英文担任党主席后,由于马英九执政的种种失误,为民进党的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特别是2009年的八八风灾,使马英九的民调支持度遭受重创,一度跌落到19%。在随后的一系列选举中,特别是该年底的三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这使民进党迅速从谷底攀升。整个台湾的蓝绿政治情势开始发生逆转,蓝降绿升的态势明显。这一系列战功,使蔡英文逐步在民进党内树立了权威,并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的支持力量。蔡英文主要的依靠力量是民进党内的年轻世代。年轻世代想尽早出头,但由于他们大都依庇于某个派系头目,不便于主动向派系头目发起挑战。而蔡英文作为党主席,具有天生的合法性外衣,这个身份便于对抗派系头目的压力。于是这些年轻世代与蔡英文一拍即合,结成利益共生体。由此,蔡英文拥有了自己的支持力量,而年轻世代获得了早日出头的政治机会。
为了尽早树立这些年轻世代的政治权威,蔡英文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党机器,在选战中大量启用年轻世代,最为明显的是2009年底的三合一选举,民进党推出大量政治新人,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像林右昌、郑文灿等都是如此。这批人凭藉战功也迅速累积起了政治能量。一个以蔡英文为首的年轻世代政治集团开始迅速崛起,并逐步掌握了民进党的政治实权。2010年5月,民进党举行党主席选举,蔡英文以超过90%的选票当选,而她的对手、代表公妈派的尤清只获得了不到10%的选票。只经过一年多时间,民进党内世代交替的进程已经不可阻遏。当年8月民进党召开全代会,虽然各派系头目纷纷想办法企图重回权力中心,但未能如愿。
美丽岛律师世代的政治人物在民进党失去执政权之后,他们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原罪。所谓“四大天王”之中,谢长廷背负着自己“败选就退出政坛”的紧箍咒,吕秀莲有心而无力,游锡堃也无实力。这里面唯一还有能力也有意愿的是苏贞昌,所以苏蔡之争不可避免。而苏蔡之争背后反映的是世代交替之争。
苏蔡之争从2010年五都选举开始,一直缠斗到2012年民进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之争。在这些争夺中,蔡英文很显然都占了上风。民进党一度形成以蔡英文为共主的政治格局。如果蔡英文在2012年的大选中获胜,苏贞昌也许永远就没有机会了,民进党的世代交替也将正式落幕。但蔡英文却在一片看好声中以80万票的差距落选。这个结果让蔡英文受伤不轻,也使得民进党的世代交替受挫。
蔡英文因败选辞去党主席,暂时退出了民进党的权力核心。蔡英文的蛰伏,使得党内中生代变得群龙无首,这股凝聚起来的力量现在面临溃散的危险。因为中生代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和苏贞昌对抗,谁也无法阻止苏贞昌的卷土重来。
果然,苏贞昌在党内各派人马的阻击下仍然当选为民进党新一任党主席。随后,各派系头目纷纷进入中常会,民进党权力中心进行新一轮洗牌,美丽岛律师世代再一次成为主角,而党内中生代将被迫重新站队。民进党的世代交替将如何演变发展,留下了很大的悬念。
民进党新世代的构成
虽然民进党的世代交替中新世代暂时受挫,但从长期看,新世代登上权力核心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颇有必要对民进党新世代做一个全面分析。所谓新世代,确切地说,是指学运世代和幕僚世代。学运世代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野百合学运,像周奕成、罗文嘉、马永成、段宜康、李文忠、林佳龙、郑文灿、陈其迈等都是代表人物,他们出名较早,又大多依庇于某一政治人物或势力。学运世代与美丽岛律师世代事实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像陈水扁的上台,罗文嘉、马永成等学运世代居功至伟。但这种利益共同体也使得他们成为陈水扁贪腐集团的共犯而被社会清算,其所付出的政治代价极为惨痛。目前学运世代较为活跃者已经屈指可数,只有段宜康、郑文灿、陈其迈等还有一定的政治能量,其余大部分都已经被消耗掉,从而使民进党的发展出现了可怕的人才断层。这种负面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当前民进党内新世代的主角是所谓的幕僚世代,像林右昌、刘建忻、张宏陆、吴秉睿、赵天麟、阮昭雄、洪耀福、梁文杰等,他们都出身于幕僚,或者部属。严格说来,幕僚世代较学运世代晚半个世代,相较于学运世代,幕僚世代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其一,幕僚世代缺乏完整的政治历练,缺乏大气魄、大格局。学运世代的一批人本来已经具有完整的政治历练,但由于他们与美丽岛律师世代走得太近而被消耗掉。仓促走上前台的幕僚世代还来不及经历完整的行政历练,从政资历一般较浅。他们既没有美丽岛世代的大视野、大格局,也没有律师世代善于把握社会主流民意脉动,还没有学运世代的论述和策略能力。总的来看,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风格,更没有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幕僚世代要真正成熟、担当大任,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期的政治磨练。
其二,政策执行力强,有较强的选举操作能力。幕僚世代大都长期跟随某一派系头目,对于政策的执行力较强。同时作为幕僚,其选举、文字等方面的能力都较佳,像赵天麟的口才能力,梁文杰的文字能力等都较为出色。这批人的选举爆发力不容小觑。
其三,意识形态色彩较弱,较为理性务实,有一定的可塑性。这一点与学运世代相类似。相较于美丽岛世代和美丽岛律师世代,新世代没有政治包袱和历史悲情,较能理性务实地看待台湾的政治现实,这也使得幕僚世代的世界观和两岸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其四,幕僚世代的反叛性不强,难以彻底摆脱派系政治的羁绊。幕僚世代具有顺从、遵循政治伦理的特色,这使得他们不可能直接去对抗他们所托庇的派系头目。从而决定幕僚世代不可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团队,也不可能跳出派系政治的窠臼。在这一点上,幕僚世代还不如学运世代。
其五,提不出明确的政见,也没有鲜明的政治风格。作为一个政治团体还稍嫌稚嫩,难以承担大任。其六,政治形象较为清新。由于从政经历较浅,还没有太多的政治污点。这一点对于急于走出贪腐阴影的民进党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相较于学运世代而言,幕僚世代的独立性不强,理想性缺乏,也无法提出鲜明的政见。这使得幕僚世代在短期内并无法真正主导民进党的发展。民进党的政策论述、发展前景还必须依赖于学运世代甚至更老辈的政治人物。这是民进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的现状。幕僚世代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已经站到了民进党权力舞台的中央,但他们的准备及历练都明显不足。这对于急于从谷底爬升的民进党来说,就像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蔡英文只能启用学运世代甚至陈水扁时期的一些政治人物来进行政策论述、制定。像蔡英文主导成立的民进党智库,其主要班底还是陈水扁时期的核心幕僚吴乃仁、吴钊燮、陈明通、陈忠信、萧美琴等等。由此也可以预见,由这些人制定的政策论述,不会有太多新意,从而决定了蔡英文所谓改革的局限性。因而可以说,新一波民进党的世代交替其实是很不充分的,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是如此。未来幕僚世代能不能提出新的有突破性的政策论述,将是决定民进党新世代交替成败的关键。
不管怎样,民进党的世代交替已经是一个无法扭转的事实,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是确定的。目前,新世代已经在民进党内占据了有利的政治地位,像最新民进党籍的“立委”席次,年轻世代占据了相当份量,如陈其迈、段宜康、萧美琴、吴秉睿、蔡其昌、李昆泽、邱志伟、赵天麟、林佳龙等,都属于民进党内的新世代代表人物。作为一个群体,民进党新世代的崛起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新一波世代交替的特征及前景
在美丽岛世代与美丽岛律师世代实现世代交替的过程中,律师世代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累积政治能量,并最终取代了美丽岛世代。交替过程比较残酷,这从许信良、施明德、张俊宏等美丽岛世代人士在民进党内的命运就可以看出来。
与上一波世代交替不同,新一波世代交替(即民进党新世代与律师世代的交替)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民进党以幕僚世代为主体的这一波世代交替具有很大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其妥协性主要表现在摆不脱与派系头目的依庇格局,短时期内无法独立地承担政治责任;不彻底性则体现在幕僚世代在政策准备、行政历练等方面准备不足,无法真正主导民进党的发展。目前看来,这个主导权还在民进党的传统政治人物手中。
其次,新一波世代交替承担着民进党价值重建和政党形象重塑的历史重任。在上一波世代交替中,美丽岛律师世代承接了美丽岛受难者们的道德光环。因此,他们在道德形象上先是享受者,当权后则变成了挥霍者。陈水扁八年执政消耗掉了民进党长期累积起来的“清廉、勤政、爱乡土”的政党形象,如今,民进党必须要重新建立其政党形象,这一道德责任成为民进党新世代无法绕过的历史课题。
由于美丽岛律师世代及学运世代大多受到了陈水扁贪腐弊案的牵连,已经难以承担这种道德责任,民进党的道德重建只能选择政治资历尚浅的幕僚世代,利用他们的清新面孔重新唤回民众对于该党的信任,重新博取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在政治价值上的认同。因此,民进党在下台以后的历次选举提名中,都十分注意候选人的清新形象,特别是要有清廉的政治记录。事实证明,民进党的这种提名模式对于改变政党形象是有效的。但幕僚世代的政治人格和政治历练能否承担得起这种道德重建责任,这是需要观察的,目前看来并不乐观。
其三,新一波世代交替有突破民进党传统派系政治的趋势,但目前新世代的政治软弱性使他们无法走出派系政治的窠臼。新一波世代交替是在蔡英文的领导下催生的,而蔡英文不是传统的派系人物,这让新世代在世代交替问题上突破传统派系政治成见的合作成为可能。但由于新世代大都来自于各派系头目的推荐,难以摆脱派系头目的羁绊,只能通过双重效忠,使得蔡英文与各派系头目达成了一个基本的权力平衡。新世代这种先天的政治缺陷,使他们难以跳出派系政治的窠臼,也决定了这一波世代交替是不彻底的。
民进党新世代在派系政治上表现出的软弱性,使他们注定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民进党的决策核心。如果苏贞昌在未来苏蔡之争中最终胜出,新世代要走上民进党前台更是遥遥无期,也许民进党的派系政治将固化为派阀政治,美丽岛律师世代将长期主导民进党的发展。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3年6月号,总第1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