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建亚洲最大垃圾焚烧发电厂 遭到居民反对
送交者: 转贴者 于 北京时间 07/05/2010
主题:北京拟建亚洲最大垃圾焚烧发电厂 遭到居民反对
[业主权益]
记者:每天,我们都会把垃圾扔出家门,但是有多少人想过,这些垃圾最终会被运到哪儿呢?在北京,生活垃圾主要被运到类似这样的填埋场来做填埋处理。北京市总共有14个填埋场,我所在的这个阿苏卫填埋场是其中最早也是最大的一个。它已经运行整整16年了,再过几年,就将会被填满并且关闭。而按照北京市的规划,将在它的西边,新建一座亚洲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但是这个消息一出来,马上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
解说:阿苏卫垃圾填埋场位于北京市北郊的小汤山镇,这个镇辖区内的村庄和小区共有5.1万居民。填埋场几公里外有保利垄上、纳帕溪谷等多个别墅区,这里的居民首先发出了反对的声音。他们担心,垃圾焚烧会产生各种污染物,特别是一级致癌物二恶英。
黄小山是阿苏卫周边反焚烧居民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多数人知道的是他的网名:“驴屎蛋儿”。这位48岁的律师,外型看起来像个前卫青年。他喜欢打高尔夫球,喜欢旅游,此前从没想过会和垃圾打交道。
黄小山(网名:驴屎蛋):现在我的朋友已经管我叫黄垃圾了。
记者:我是叫你黄小山好呢,还是叫网名驴屎蛋儿好?
黄小山:那我觉得你们之前应该有一个字幕吧,起码还是黄小山好一点儿,然后括弧:网名驴屎蛋儿。如果你现在喊我驴屎蛋儿,我觉得难听点儿吧。难听吗?
记者:可是,这是你自己起的呀。
黄小山:哦…对啊。
解说:去年7月,居民们听说了附近要建垃圾焚烧厂的消息。
黄小山:焚烧厂,就像在你们家旁边要盖一个公共厕所一样,有多少毒(先不说),但厕所肯定是不好的,垃圾厂肯定是不好的。
记者:认准了是不好的。
黄小山:肯定是不好的。我们一种抵制,一种对抗的情绪,很激烈的,我们开车去巡游过,大家举着“反建阿苏卫,保卫北京城”,当时影响也比较大。
解说:居民们的抵制行动,引起了北京市垃圾处理主管部门的注意。政府派出了工作组到小汤山镇现场办公,对居民作解释。卫潘明是这个工作组的组长。
卫潘明(北京市政市容委固废处副处长):高水平的焚烧厂是具有污染控制水平的,使得影响最大的这部分人群,也不会受到身体健康的损害。如果做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那为什么还要做这个事情。
解说:然而,政府的解释难以打消居民的疑虑。一些居民代表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整理出了一本厚厚的研究报告,提交给多个相关部门,表达他们的观点。郭威是这份报告的主笔人之一。
郭威(网名:佰扶勤):乱七八糟瞎嚷嚷那是不行的,你得讲出道理来。我是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个东西,政府需要对话的时候,我们至少是可以跟你对话的。
记者:用了这么一个标题,中国城市环境的生死抉择,有没有点危言耸听,引起公众注意的意思?
郭威:我们都觉得这是个生态灾难,所以我们叫生死抉择。
解说:垃圾焚烧引发风波,不仅是在北京。过去两年,全国有30多个城市发生了居民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厂的事件。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附近30万居民 “集体散步”,使得项目被迫缓建。
焚烧厂遭到抵制,各地政府也显得很着急。据建设部2006年的统计,全国660多个城市超过三分之一已经被垃圾包围,修建新的处理设施,迫在眉睫。
卫潘明(北京市政管委固废处副处长):四五年的时间,我们现在所有的垃圾处理设施,容量就没有了。那时候就面临着垃圾没有去处,那肯定是就是垃圾围城了。局面非常紧迫,因为每建一个设施,它的周期大约也就在四五年左右。
解说:每天,无数辆大大小小的垃圾车穿行在北京城,收集和运输垃圾。如果把它们连成车队,可以占满整个三环路。现在,北京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 1.8万吨,但现有的处理设施只能处理1.2万吨,填埋场一直在超负荷运行。14个填埋场再过几年将全部填满,如果垃圾不能得到无害化处理,带来的污染是可想而知的。而填埋的处理方式,北京市认为不能再继续采用了。
王维平(北京市政市容委总工程师):如果北京市要都采取这种混合垃圾填埋的方式,我们一年将废掉五百亩地。填埋以后这个地没用了。而北京这个地方土地资源非常稀缺,所以,地不能再糟蹋了。
记者:再稀缺作为这样一种重要的公共设施,也是要给它地的。
王维平:对,前提就是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时候,只能采取这种办法。
解说:在主管部门看来,垃圾焚烧就是更好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化解“垃圾围城”的危机,焚烧的热量还能转化成电能。但是,居民们显然不这么看。
黄小山:既然不能填埋,那怎么办,我们就焚烧,我觉得其实这是一个误导。
郭威:难道人会被垃圾憋住吗?我不相信的。
...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