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忆中的北京 – 10
我们回忆中的北京 – 10
说起来不好意思,现在新的一代有多少人对我们回忆过去感兴趣呢?如果说要与时俱进,我们不妨以老资格来谈一谈将来.我们这些正在老去的一代,其思想有时候比新起来的一代还要超前.在我们眼里面,新生一代所做的事情也许在我们眼中早已经被淘汰了.过去在北京的时候曾经致力于这个行当,随便聊一聊吧.
如果说赶时髦的话题,大家肯定会说刚刚升空的飞船以及新研制的各类军用飞机.宇航与航空技术肯定被认为是科技发展的尖端领域,没有强大的实力,是很难维持的.但是,中国的航空与宇航注定了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烧钱游戏.为什么呢?这与中国的产业结构有重大关系.美国二战以来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与民用技术是密切相关的.在将军用飞机飞船送上天的过程中,对航空航天技术的投入直接影响到了每一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也许许多影响民众甚至没有认真想过他们的由来.简单地说,没有航空与航天的发展,我们今天根本不可能看到民用的计算机,民用的数码相机,以及民用的GPS等物件.民众的税赋支持了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航空航天的发展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反过来也造福与民众.但是,中国的航空航天与民生几乎是完全隔绝的.迄今为止,很难说任何军工产业为民众提供了任何便利,唯一可圈可点的是花费了大量钱财.
科技进步的时效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我们身边,有大量的新兴科技刚看到光明前途就寿命到头了.我们这一代人看到的最明显的例子也许就是录像机与录像带.VHS最终战胜了BETA制式,可VHS的寿命也就是20年,现在已经完全被数码取代.此外,还有彩色胶卷等.中国的VHS录像带与彩色胶卷也许正好是追赶了一个尾巴,技术成熟了,寿命也到头了.现在中国民众在大讲飞船,军用飞机与航母,实际上,中国仍然是在走老路.从科技发展的前景来看,载人航天本身就肯定是要在未来几十年内被淘汰的概念,将人类送入太空就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努力.人在太空能够完成的所有任务,具备高智能的机器人都可以完成.军用飞机也一样,有人驾驶的飞机最终肯定会被无人飞机所取代.航母的作用也可想而知了.的确,现在的人工智能还不能达到人思维的水平,但是,要看如何投入去发展这些技术.如果把对载人宇航的投入用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把对各类新型飞机的投入,对航母的投入用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结局会完全不同.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无人进攻性武器使用于实战,虽然仅仅是开端,人们已经可以看到趋势.在此趋势下,仍然在追求别人几十年前已经完成的创举,那已经不再是创举,而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