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案与中国的网络政治

来源: 河里的石头1 2013-03-29 09:03: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71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河里的石头1 ] 在 2013-03-29 15:48:5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薄案与中国的网络政治
yingsu2161

1、中国网民在薄案中扮演了政治纠错的角色

2012年3月14日,当温家宝狂傲地宣布薄熙来的政治死亡令时,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期盼成为中国颜色革命功臣的最后一博,竟然会反过来点了自己的政治死穴。这位言必称“普世”和政改、喜欢到网上搔首弄姿的“奸相”,政治腐败到了愚蠢的地步,他居然不知道: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新生事物——网络政治,将成为他很自珍自爱的个人政治名声的坟墓。

在传统政治(不管是民主还是集权)下,在中国,只要高层决定了某官下台,一切由他们掌控。而在薄熙来事件上,这个经验却出乎意料地失效了:宣布薄下台的当日,中国互联网上就发生了挺薄民意“井喷”,而且持续不止。其后,旦凡高层一有动作——诸如审判谷开来,王立军、“双开”薄,网络上就会出现大量反对舆论和质疑文章,迫使高层不断地拖延处理薄的过程。胡锦涛后来那句“前所未有的风险”的悲叹,说到底,是表达了对网络民意的无奈和畏惧。


所谓“网络政治”,是中国伴随着“网赋人权”时代的到来,以及中产阶级的崛起,兴起的一种与传统政治不同的政治形态:不同政治主体,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做独立自主的政治诉求,主张立场,披露真相,相互交流,而不再仅仅听命于官方的宣传。薄熙来案件,就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第一次采取网络政治这种新形式,去纠正高层政治错误的一次尝试。实践证明,他们的纠错行为虽然当下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已在很大程度上迫使高层不断改变做法。薄案之所以一拖再拖,网络政治发挥了明显威力。

2、难以剥夺的“网赋人权”


民主的基础,是民众意见的自由表达权。在传统政治中,只要在平面媒体上搞言禁,就剥夺了民众的话语权。而互联网出现后,话语权开始成了难以剥夺的东西:网络作为全世界计算机的自由联接体,具有无阻无界的基本特征,除非你关闭国内近千万台服务器,并将与境外的连通网线全部切断。——显然,这样做要多蠢有多蠢。

在传统政治下,卢梭的“天赋人权”(Natural right)其实只能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因为表达意见的手段都掌握在有权者的手中,而由于有了理论上不受权力控制、普罗大众自由地实行相互信息联接的网络,在话语权上实现了难以剥夺的“网赋人权”(Rights conferred by the Internet),无疑是对传统政治的一个重大变革。薄熙来之所以受到网民的关注,表明了他是中国新改革路线的代表人物,而中国普罗大众用网络政治去挺薄,可以说就是对新改革路线的一次公民投票,这已相当于一次虚拟民选。迄今为止,倒、挺两派的网上各种投票的比例,基本上保持着1:9,须知这是在高层使用了“巨额贪污”、“多名女性”等去下流抹黑薄熙来的条件下出现的结果,这就反映出网络民意的表达是多么地独立与自由。

长期以来,高层为了有利于权贵阶级,把平面媒体为主的舆论,搞成了只反映右翼势力政治、经济诉求的单一声音。久而久之淫浸于这种舆论封闭中,高层还真把这误以为了“主流”。结果,当民众真正用“独立人格”说出完全不同意见时,就被打了个晕头转向,暴露出了类似温家宝作茧自缚这种极其腐朽的政治愚昧。

3、中国的中产阶级的首次政治亮相


在挺薄队伍中,有两位侠肝义胆的女士很值得关注:一位是大学教师王铮,一位是最高检法医王雪梅,她们都完全是从法律角度,用网络微博和博客作为武器,去揭露“谷、王案”背后的黑幕,为被违法拘禁的薄熙来伸张正义。更重要者,她们都完全没有左、右之争的政治背景,也都不是共产党员。

客观讲,自200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知识界出现左、右两派,都是合理性和片面性并存:左派针对两极分化的持续恶化要求缩差,符合历史潮流;但是,他们反对改革开放,甚至主张搞文革式的“大民主”,显然脱离了多数公众的意愿,从而使其始终处于少数。右派针对权贵阶级势强主张政治民主,也符合历史需要;但是,他们所依附的新阶层又是在权与贵的交易中成长与发展的,因此他们要求赦免“原罪”以保护权贵的私产,甚至提出了要“民主不要民粹”这种自私的政治主张,也已为公众所厌恶与抛弃。

但相互对立的左、右两派,却有一个共同点:都脱离了中国正在兴起的一个多数阶级——中产阶级。这个新兴阶级,既不像无产阶级那样完全靠出卖自己的简单劳动生存,更不像资产阶级那样依赖剥夺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他们主要依赖自己所积累起的人力资本(即知识与健康等等),从事比例越来越高的现代服务业。中产阶级既支持改革开放,主张民主,又反对两极分化,抵制社会动乱。在网络时代,中产阶级的一大特点,就是与网络关系密切:因为他们的职业高度依赖信息,文化素质总体偏高,上网为其一般技能,而利用网络传达政治主张,也就成了他们的基本手段。

胡、温等倒薄的理由,是重庆搞文革的极左,这立刻得到了境内外颜色党徒、反华势力甚至FL功的竭力支持,表明他们完全代表了极右派的立场。而原来把薄的重庆探索说成是“改良主义”的极左派,先是看到网上挺薄甚众而加入其中,后来感到薄难以翻身又与之切割。这一切都说明,薄熙来所探索的道路,既不代表极左,更不代表极右,他所代表的,是既要求改革开放、又反对两极分化的中产阶级的利益,王铮和王雪梅,无论从其职业还是思维方式看,都属于这个非左非右的阶级,所以她们会坚定地支持薄熙来,成为了代表中产阶级登上网络政治舞台的先锋人物,网友因此而叹称“中国无男儿”。


4、“不透明时代”既将成为历史


在倒薄事件以前,国人多不知薄熙来是何许人,做了何种事,由于倒薄在重庆老百姓中激起了极大恶感,他们把薄的所作所为,用文字、图象、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在网络上做了大量的、详细的介绍,结果反倒宣传了新改革路线。

这就是不懂得网络政治的高层愚蠢之所在。如果完全处于传统政治下,信息为统治者所专控,公众就得不到透明的信息。而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信息结点千万倍地增加,信息的来源与去处,信息的传播广度与速度,都会成千万倍地增加,这使得信息透明机会也相应地会千万倍地提高。审判谷开来、王立军时,千百万的网民,就根据以“电子速度”聚集起来的各种的信息,提出了大量的质疑,许多人(如王雪梅)甚至做了专业级的分析披露,加之网友之间的快速互动,人们发现官方报道与真相距离越来越大,隐瞒真相的做法便越来越虚弱无力。就此可以说,薄熙来案件,使中国公众第一次有机会对于一个他们所关注的政治案件,进行了一次“网络公民审判”。这无疑是一次中国政治民主的盛大彩排。

5、网络成了“非对称政治战”中弱势方的反击手段


其实,早在陈希同、陈良宇案时,众多国民已对高层利用反腐铲除政敌甚不以为然,但二陈却没有得到迟滞审判的机遇。这固然主要是因为二陈没有作为路线代表人物的薄熙来超大的影响,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网络政治的发展还远不如现在。而这一次就大不相同:就在高层准备正式启动薄案审理时,网上突然爆出“温家宝27亿美元家产”。在过去,这属于极少数人传播的小道消息,而这一次,网络上把温的巨额家产原始资料一一列出,甚至连其九十岁老母的股权证都有实物影像,这就使人无法质疑其真实性。


更重要者,此案的揭露者,竟然是温家宝所向往的政治榜样——美国,自然不会是巧合,这明显地带上了政治对抗的背景。这预示着,当权者发动“非对称政治战”时,原来靠剥夺对手政治资源而可以简单打压的做法,而今开始失效:弱势方完全可能利用网络信息无阻无界的特点,抓住强势方的弱点,给予其意想不到的致命一击。后来正式接手重庆的孙某刚刚对“薄党”采取措施,就被揭露了戴天价表的“表叔”身份,而整治薄最力的何勇、马馼等人,也都享受到了这种“待遇”。这无疑给那些惯用反腐来整治政敌者一个警告:这种下三烂手法,过去或可以一而再,而到了网络时代就难以再而三了。

6、中国的网络政治目前尚处于稚嫩阶段


综上可以说,中国的网络政治,在薄案处理中接受了一次全面检阅,如其能健康发展下去,对于中国政治改革会起到重大作用。但同时也须看到,尚处于稚嫩期的中国网络政治还有相当的局限性:


——首先,目前中国网民尚不占人口多数,能用来进行政治活动的更少。所以网民还不等于人民,其代表性还有局限性。


——其次,目前网络上从事政治活动的多数网民,还缺乏传统政治中职业政治家的专业性和理性,所以政治斗争的效率不够高。


——再次,网络自身还有一些技术上的局限性,规范性还远不能适应政治需要,使网络政治中还会出现一些无序甚至混乱。


——最后,从根本上讲,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刚刚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还不够强大,在短期内还改变不了政治力量的对比。


从国际上看,即便在发达国家,网络政治也还远不能担负起传统政治的大部分功能(完全取代是的不可能)。所以,网络政治,在中国将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7、发展网络政治,是中国公众自下而上地推动政治改革,把坏政府变为好政府的一条新路子喜欢随温家宝鹦鹉学舌的李克强,一上台就做了一个改革秀:搞大部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改革与历次精简机构一样,仍会以失败告终。原因很简单:中国目前是一个“权力资本化、资本权力化”的坏政府,在其控制下,任何改革都会变为一场权贵们分润公产的大餐,掠夺人民的盛宴。而被三当家称为“根本没有”的“重庆模式”,其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打黑反腐,初步开始了政府从“假做好事,真做坏事,多做错事”,向“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薄熙来语)的转变。重庆的公租房、地票等改革,别的地方也搞过,但为何在重庆搞得就比较有效,原因就在于薄熙来主政的重庆,已经开始有了一个逐渐变好的政府。

因此,如何改出一个好政府,是中国政治改革甚至所有改革的关键所在。从多年经验看,不能指望高层会自觉地推进建设好政府的政治改革,因为他们已身处权贵阶级之中。权贵需要坏政府,坏政府服务权贵,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已逐渐使中共“西西里化”,倒薄本身就充分证明了黑恶势力已渗入到高层政治中。但另一方面,中共执政又是一个难以替代的政治现实,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不能轻易改变这一基本国体,此非权贵“公知”周瑞金一句“政治改革会导致动荡是一种思维惯性”就迈得过得去的坎。因此,比较合理的选择,就是靠外力促内变,用高层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建立起“倒逼”机制,不断推进执政党朝着“去西西里化”(这正是薄熙来试图做的事)、“去权贵化”的方向改变。薄案进程已经证明,发展网络政治,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倒逼。这里给各方面一些建议:


——对于已经有了一定政治影响力的中产阶级网站(页),如四月网等,要加快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成熟起来:注意将自己的主张与极左和极右区别开来,真正成为中产阶级代表;通过思维创新,去推进既要改革又不祸国的“安全政改”;不断增强网络上互动,逐步形成合力,用一种态度说话。最终使自己发挥政治主体的作用。

——那些“真左派”(如王希哲,他自称“真右派”,其实想代表多数就证明他是真左派)和“真右派”(如陈永苗、萧功秦等),在充分的网络互动中须看清潮流与民意,摆脱吴敬琏、厉以宁、茅于轼等权贵“公知”的影响,抛弃“炎黄”、“南都”那种实际上已经权贵化的网站,以实现左派真正代表贫弱阶级而不是自己,右派真正代表民间资产阶级而非权贵,让自己的民主诉求趋于合情合理,寻求政治妥协和权利均衡的途径,而不是总在自说自话中死守精神孤岛。这就可能在参与网络政治中,有效推动中国政治改革。

——高层不是说要有“三个自信”吗?既如此,就不要害怕网络政治,就要敢于迎接这个新事物。以改出好政府为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政治的网赋人权、透明、安全等特征,推动有益有效而非徒有其表的政治改革。应停止那种愚不可及的封网闭站,缓和与各派的关系。如果能主动改,善于改,改得好,说不准还可以来一个引领世界的政治制度创新,又何乐而不为呢?

网络政治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发展,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普世的潮流。各方力量在薄案中的角力,揭示出中国也已不可逆转地进入了这一进程。

所有跟帖: 

网络也是受控制的,不过现在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完全的控制住网络,难度不小 -bluestarry- 给 bluestarry 发送悄悄话 bluestarr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10:03:17

本文视角不错,亮点不少,但其对文革的结论和对中产与普世的强调,本人不苟同。 -美式国际独裁民主制- 给 美式国际独裁民主制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10:12:31

回复:薄案与中国的网络政治 -鼻涕- 给 鼻涕 发送悄悄话 (132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13:43:11

鼻涕,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收买。我听到的很多挺薄言论都是来自出租车司机这样的草根民众 -louie14- 给 louie14 发送悄悄话 (45 bytes) () 04/01/2013 postreply 22:13:14

胡说!我根本不认识薄。只是多次在重庆的耳闻目睹同在中国各地的相比后的结论。 -Goodman- 给 Goodm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22:16:43

中国其它地方的黑社会不是一般的猖狂,都是政府,公安的不作为,无能,甚至包庇。 -Goodman- 给 Goodm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22:19:56

中国的黑社会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只有重庆敢拿公安局长开刀。实在是好样的。 -Goodman- 给 Goodm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22:21:44

黑社会的定义:有组织的集团犯罪。 其危害程度要大得多。打击难度也大得多。 -Goodman- 给 Goodm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22:23:38

薄打击黑社会可能在法律程序上面有改进之处,但完全是正确的。这真正是百姓的福气。 -Goodman- 给 Goodm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22:26:43

毛当年打击地富反坏是侵犯了地主的权利,但维护的大多数人的权利。所以是正当的。 -Goodman- 给 Goodm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22:30:19

“奸相”定论很对。不是“网络政治”。而是毛泽东的“大鸣,大放,大网络,大批判”。 -白镜天- 给 白镜天 发送悄悄话 白镜天 的博客首页 (460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17:13:05

网络政治是真正的大民主 -Chiyankun- 给 Chiyankun 发送悄悄话 Chiyankun 的博客首页 (241 bytes) () 03/29/2013 postreply 21:02:42

不错。但“网络证治”的提法没有阶级性。“四大”的关键是“大批判”,批判旧世界。所以 -白镜天- 给 白镜天 发送悄悄话 白镜天 的博客首页 (311 bytes) () 03/30/2013 postreply 05:38:47

借人气,凑热闹,隔岸观火 -路壬- 给 路壬 发送悄悄话 (631 bytes) () 03/30/2013 postreply 05:57:05

以前说沉默的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没机会发声,不是不愿意表达,如今网络提供了 -为人父- 给 为人父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 的博客首页 (107 bytes) () 04/03/2013 postreply 04:58:4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