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消费品供应问题。并不是养老金多少的问题。
如果国家能够生产出足够的消费品,养老金不足时政府可以补贴。
如果国家不能生产出足够的消费品,物价会涨,养老金会缩水,不够养老的。
以粮食的例子来说明。在未来的2050年,
如果国家能够生产出足够全体国民消费的粮食,即使养老基金结存数额为零,政府也会把粮食免费分发给退休人员,不会让退休人员挨饿而粮食在仓库里发霉腐烂。
如果国家不能生产出足够全体国民消费的粮食,即使养老基金结存数额很大,政府也要认真考虑如何在在职和退休人员之间分配粮食。
所以退休人员是否能够得到充足的食品,关键不在于养老金结存数额,而在于粮食产量。
中国的消费品生产能力很强。2010年中国生产了世界42.6%的化纤、68%的计算机、50%的彩电、65%的冰箱、80%的空调、70%的手机、44%的洗衣机、70%的微波炉和65%的数码相机。[5] 中国现在能供应半个世界的消费品,将来怎么会养不起自己?毫无疑问,中国在2050年能够生产出国内民众包括退休人员所需的消费品。
有人也许顾虑,2050年会因劳动力缺乏而生产不出足够的消费品。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
一个原因是现在中国建了大量铁路、公路、工厂、住宅等基础设施,那时就可以少在这些方面投入人力物力,用充足的人力物力生产消费品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换句话说,国家现在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也是养老投资的一部分。
另一个原因是科技的发展。由于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的发展,2050年时生产率会大幅提高,极少的劳动力就可以生产出足够的消费品。那时很可能不但不用提前退休,还可以增加在职员工每年的假期。
再进一步分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退休年龄”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个是开始领取退休金的年龄,一个是停止工作的年龄。这两个年龄并不一致。有些人虽然未到领取退休金年龄,但找不到工作,实际上已停止工作。另一方面,有些人已经超过60岁,正在领取退休金,但仍然工作,如“反聘”。即使将来某年确实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也没有必要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只要采取措施,比如在正常工资外发放超龄工作补贴,鼓励领取养老金的人自愿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就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重体力劳动减少,适于老年人的工作职位增加。尤其是科技工作,老年人比青年人在知识和经验方面有优势,过早退休是人类资源的浪费。
[5] 〈中国制造业世界第一背后存隐患〉 2011-12-27 中国广播网
养老并非今后最棘手问题
所有跟帖:
•
谢,只不过细看文章,不难明白文章主要立论于「生产力」经济政治学
-小刘在51-
♀
(34 bytes)
()
02/05/2013 postreply
0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