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问题的对策》
中国经济从去年底就开始严重减速,最近三个季度的各种经济数据下降速度过快,经济疲软的阴影随时降临。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依次是出口,投资,内需。
很明显,出口萎缩最严重,这是导致中国经济从去年底开始严重减速的根本原因。这与欧日经济停滞,美国经济疲软,导致各国进口减少有关。
2008 年金融风暴刮来,中央政府拨出四万亿人民币的大手笔投资,的确避免了美国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但是,也为中国带来了极大的通膨风险,同时也促成了一些对经济后续发展带动不大的基础建设,消耗了过多资金。现在,这笔中央投资基本上到了尾声。
现在的问题是,中央政府手里没有多少钱可以再投资那么大手笔了。前几年各地大手笔开建豪华奢侈的城市建设,从农民手里征地赚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现在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力有不逮。
多年来内需在 GDP 中所占的份额一步步下降,从十几年前的 44% 降到了 35% ,老百姓手里缺钱,或者生活负担过大,或者被房地产吞嚼,扩大内需就成了一句空话。前年温家宝搞的免征农业税以及十二五计划每年提高职工基本工资 12% ,对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等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美国内需占 GDP70% 以上,中国只有 35% ,内需上不去的原因是资金分流和财富分配不合理。现有的经济体制中,资金向政府流动,财富向富人集中,现金向国外逃亡。从行业上讲,资金被房地产占用太多,现金被国外进口货套牢。所以,把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推向国产品的市场,从房地产和国外进口品挤出资金到本国的消费品领域,把富人手里的钱引导到投资实业中去,这就是解决中国内需不振经济下滑的根本措施。
危机就是转机的契机,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的对策是:
第一,严查贪官污吏,没收贪腐资金,以此充实建设资金。
第二,卖掉手里的外国国债,动用外汇储备,低息贷款给其它国家,并指定购买中国产品。
第三,限制对垄断国企的投资,限制奢侈豪华的建设,限制经济四大极的超前建设,以节约资本资源投资到消费渠道里。
第四,放宽对私有企业的限制,大力度地扩大对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挽救中小私营企业以及就业率。
第五,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将会是推动中国经济在外贸疲软的情况下的一个火车头和经济最大的增长点。
第六,在沿海一省份,推广广东省和江苏的产业升级换代经验,鼓励落后的产业西迁。在政策上,资金上,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
第七,政府采购拒买外国产品,一律购买国产品。
第八,持续增加员工基本工资,壮大中产阶层。人民手里有活钱就会消费。
第九,发展航母,大飞机等大型军事和经济项目,带动产业升级换代。
第十,房地产进一步降温,为扩大内需节约老百姓手里的有限资金,把社会资金从房地产领域挤出来。
第十一,限制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利润,要求地方政府把土地资金大部分返还被征地的农民。
第十二,开征遗产税。
【附录】
纽约时报:温家宝已筋疲力尽 被人看成 “ 跛脚鸭 ”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9/27/2004834.html?refresh
在很多专家看来,温家宝大力倡导的变革正是中国需要的那一类变革:打破国有企业垄断、鼓励更多消费支出、减少对房地产和重工业投资的依赖。然而,计划于明年三月退休的温家宝已经被人看成了 “ 跛脚鸭 ” 。他没有政治资本来实施更为宏大的全面经济整改,更不可能实施任何削弱国有垄断企业有利地位的措施。 “ 温家宝已经筋疲力尽了, ” 一名与中国政府高层联系紧密的人士说。
北京 —— 经济增长放缓之时,中国政府从来不惮于采取大胆的行动。四年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蔓延,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推出了 585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给中国经济打了一剂对抗经济窘境的强心针,而美国和欧洲至今依然受困于这样的窘境。
但在今天,尽管中国引以为傲的出口制造业巨轮已经失去动力,上海证券市场也持续低迷,共产党却似乎被政局紊乱的领导层换届搞得心烦意乱,不愿或无暇顾及更具雄心的措施。许多经济学家称,为了阻止未来发生远比上次严重的危机,这样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内部人士表示,虽然即将离任的政府在最近几个月内试图通过放宽银行借贷限制、增加养老金和减免小企业税收等措施来应对经济减速,然而,这个经济体的最高掌舵者缺乏共识,扼杀了更为强力的回应措施。与此相类,由于现行体制使得所谓的太子党和其他人脉广泛的家庭兴旺发达,许多分析人士都提出质疑,即将赴任的新一届政府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意愿来克服他们的抵制情绪。
这些分析人士说,中国的标准经济方程式正在失效:过热的政府投资和滞后的消费者支出使得经济严重失衡,这种失衡预计将会导致远比现状痛苦的后果,后果很可能会出现在相对年轻的新一届领导人掌权之后不久的 2013 年初。
“ 中央政府可以做出更加强硬的选择,但他们似乎失去了勇气,只是坐在那里袖手旁观。 ” 巴尔的摩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的政治经济学家孔诰烽 (Ho-Fung Hung) 说, “ 局势看上去越来越严重。 ”
经济数据确实令人犯愁。过去十个月里,有九个月外国直接投资都在下跌,工业产出增长速度落到了三年来的最低点。上周,全球空运巨头联邦快递公司 (FedEx) 的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 •W• 史密斯 (Frederick W. Smith) 警告,更多的麻烦迫在眉睫。他表示,中国摇摇欲坠的出口形势表明,来年的全球经济将呈现疲软态势。
在上世纪 80 和 90 年代,老谋深算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力压保守派反对势力,推出了市场经济改革。自他去世之后,中国政治体系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一致决议。这个讨价还价的交易体系涉及七到九人,他们通过秘密协商做出决议。有了这样的一个体系,重大政治或经济变革出台的前景显得十分渺茫。
“ 口号很响,规划设想很好,可在做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制约。 ” 北京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赵锡军说。
在很多专家看来,温家宝总理大力倡导的变革正是中国需要的那一类变革:打破国有企业垄断、鼓励更多消费支出、减少对房地产和重工业投资的依赖。然而,分析人士表示,温家宝计划于明年三月退休,因此已经被人看成了与 “ 跛脚鸭 ” 相似的角色。他没有政治资本来实施更为宏大的全面经济整改,更不可能实施任何削弱国有垄断企业有利地位的措施。
“ 温家宝已经筋疲力尽了, ” 一名与中国政府高层联系紧密的人士说。
诚然,和其他大多数主要工业国相比,尚在发展之中的中国经济享有许多优势。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稳健,足以防止失业率大幅上升。然而,上周日一家大型电子工厂爆发的骚乱表明,不安情绪正在加剧。而且,鉴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和领导层换届被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所包围,没有几个人愿意冒险对未来做出预测。
环球通视 (IHS GlobalInsight) 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阿利斯泰尔 • 桑顿 (Alistair Thornton) 表示, “ 这个体制十分不透明,人们对新领导人所知甚少,没有人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 ”
习近平预计会成为中国的下一任主席,李克强则几乎是必定会接替温家宝的总理职位。他们的支持者一直在悄悄放话,一旦新领导人坐稳了位子,就将推出一项影响更为深远的议程。一些人甚至称,情况越是糟糕,新领导层迫不得已解决中国那些最严重问题的几率就越大。
著名政府经济学家李佐军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示, “ 泡沫破掉之后,首先会带来一段时间的痛苦,但对于新的领导人来说是好事,因为责任很清楚,不是他们造成的,是前面造成的。泡沫破了之后他可以脚踏实地了。 ”
然而,迄今为止,习近平几乎没有给出任何可以表明他经济改革立场的线索,与此同时,李克强在省长和省委书记任期之中的表现也表明,他更像是一个不愿冒险的技术官僚,不像是一位改革派。
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输往欧洲和美国的商品量不断下降。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怀疑,官方公布的第二季度 7.6% 的年增长率存在水分;发电量等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实际上要缓慢得多。除此之外,一部分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果仅仅是家电、玩具和煤炭大量积压,仓库和港口的库存堆积如山。
然而,北京基本上还是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对房地产和公共工程进行超大量投资,这样的举措曾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提振了萎靡的中国经济。在本月发布的一篇评论中,颇有影响力的共产党喉舌《人民日报》传达了官方观点,称中央政府应该抵制靠花钱来摆脱经济低迷的诱惑。
本月,在天津的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 会议上,温家宝在演讲中表示,政府确实是在按兵不动,但却会在必要的时候强力出击。他指出,中国仍然拥有 1580 亿美元的预算盈余,此外还有 160 亿美元的稳定调解资金。
“ 我们将适时地把它作为预调微调的措施,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 温家宝表示。
地方政府官员担心经济放缓可能导致大量失业和增长疲软,进而影响自己的政治生涯,于是决定自行其是。最近几个月,不少城市提议建设奢侈的基础设施项目,希望可以通过新近放松的银行贷款政策筹得部分资金。
天津宣布,将投资 2360 亿美元用于石油化工、航空和其他工业。赫赫有名的兵马俑之乡西安计划投资数百亿美元修建九条地铁线路。贵州虽然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当地官员仍然表示,他们希望投入 4720 亿美元的巨资来发展和旅游相关的产业。
在湖南省省会长沙,当地官员宣称,他们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来修建一个新的地铁系统、一条环路、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和两座连接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架桥,实现了 12.9% 的增长。
“ 我们这边一点儿也没感到什么欧债危机。 ” 湖南省经济学会会长、长沙市政府顾问刘茂松说。 “ 稳增长就是三句话:投资,投资,投资 ”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