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泽东的批判远远不够——
季新:对毛泽东的批判远远不
够
——对《摩罗:批判毛泽东,一些人过头了》的回应
作者摩罗在共识网的文章一开头就引用美国专家的话,说:“著名中国问题
专家托尼?赛奇的一句话。他提醒,“中国人对毛泽东的肆意丑化已经超越了一
个民族应有的理智界限”。不知道这句话是否真出自赛奇教授之口,但这句判断
着实让人深思。这些年,中国舆论不断多元化,但有些话语,比如对毛泽东的
一些批判的确是过头了。”但是摩罗的这篇文章从开头至结尾都没有说那些话是
对毛泽东的批判过了头,让人感觉无从谈起,不知道作者是处于对毛的景仰还
是有意不为他人做宣传?从作者的署名来看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
究所研究员,可能他的艺术细胞太多,实在是表现出某种表达艺术。
我要说的是对毛泽东的批判不但不过头而且远远不够,我想我的这个表述
已经表明了对作者文章全部观点的看法。摩罗的文章的观点概括起来说二点:
一,毛泽东等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放出来建成了新中国。
二,毛泽东的后几代接班人使中国现在达到了经济上全球第二是因为在毛
的基础上,西方正在衰落,中国正在崛起。
但是,假若我们考虑没有毛泽东,中国现在仍然是国民党统治,难道中国
现在就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吗?显然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姑且不说台
湾现在的民主制度优于大陆,就1940年代以后,国民党当局也废除了全部的与
外国的不平等条约,所以从1940年代起中国就已经是共和国了。也即主权及领
土都是独立的国家了。经济上可能远赶不上现在的中国,但是其总量也应当是
- 14 -
在世界前十名之内应该是没有疑义的。因为比较印度就可以知道中国会如何。
摩罗所说的中国正在崛起,西方正在衰落的说法既没有逻辑依据,又不懂
市场经济的发展史。实际上,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想再增长是很难的,
就像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中国按人均GDP来衡量可能还有较大的增长空
间,但是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原因是中国的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已经达到了顶峰,经济驱动力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驱动
力的投资、出口两力已经达到了差不多极致,没有多少增长空间,而消费驱动
力虽然有待开发,但是消费驱动力是与法制和政治结构紧密相关的,以中国目
前的政治和法制结构和现状是很难扩大消费需求的。仅举一例,财政开支的很
大一块被政府及其人员消耗掉了, 这在法治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而这种政府独
大的政治结构眼下和不远的将来还看不出会有较大的改变。这种高消耗低产出
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想这个问题细说有很多问题可谈,但是想来很多人都
明白就不再详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摩罗是不懂经济学的。
最后还有个问题就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和平时期饿死国那么多自己的
国民,中国1950年代末的大饥荒造成至少3000多万人民被饿死无论怎样讲都是
说不过去的。如果大多数国民或者政治家都认识不到这一点,说明即使中国在
将来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也是等于什么都不是,因为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
前途的。 中国再次陷入到巨大的人祸中并非不可能,而那将使中国再一次倒退
到世界国家下游,摩罗研究员不知对此作何感想。
其实,中国无论政治,文化、教育、人权、福利、道德和西方发达国家的
水平相比差距是很大的,我想不是五十年能够赶上的,中国人想用仅仅一个
GDP指标就觉得我已经了不得,就觉得自己在上升,别人在衰落实在是自欺欺
人,误导人民并误人子弟的。
只想说一句话,没有政治制度的改革,无论中国经济怎样发展中国在世界
民族之林中都是个侏儒。都是被嘲笑的对象,而且也真的就不可能走的太远。
来源: 共识网 | 责任编辑:向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