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折射出的GDP: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记者/邵乐韵
一场暴雨,北京成了“东方威尼斯”。网友仿旅游指南打趣道:“新燕京七景: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望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
不仅北京、武汉,5月间,广州也因暴雨出现过严重内涝。北京水务局回应称,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北京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但是城市管网更新面临诸多问题,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
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认为,一场大雨足矣。
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 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 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有时候,GDP不算数,文明的差距,只差了一条下水道而已。
巴黎下水道:欢迎参观
1851年,工程师欧仁尼·贝尔格兰为巴黎下水道系统的发展、清除和维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他发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机械,利用流水 的冲刷效应将垃圾集中到定点以便清除;在小下水道中,他还设计了蓄水池,以增强冲刷力,避免下水道堵塞。到了1878年,巴黎已经拥有长达600公里的下 水道网。
一战以后,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的“消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于是,1935年-1947年,巴黎的工程师们又开始新一轮扩容改造工程:修建4条 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 城市街面。二战结束后,巴黎市政府又进一步扩建了这一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 理。
经过不断完善,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 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有意思的是,巴黎下水道还是一处观光旅游点,1867年巴黎承办世博会期间就开始向游客开放,陆续有外国元首来这座地下迷宫取经。位于塞纳河阿 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如今每年客流量超过10万人。下水道四壁整洁,没有想象中的污秽与腥臭。通道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 修人员通行的便道。如此宽敞,可见,《剧院魅影》中下水道内划船的情节并不是浪漫的虚构。
巴黎有1300多名专业工人来维护下水道,包括清扫坑道、修理管道,寻找、抢救掉进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方式灭鼠,监管净化站等,还 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各类遗失物品,包括犯罪凶器和人们不小心掉落在排水道里的贵重物品。据说,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这类求助电话,而 寻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
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巨大,后期使用过程中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年工程,惠及今日。在多雨季节,巴黎人畅行无阻,地铁通道上不会挂“瀑布”,车子也不会变成“潜水艇”。
德国下水道:考虑细致
前几年广东、广西等国内城市出现强降雨导致主城区被淹后,很多人提及了另一个城市——青岛——尽管也是雨水频袭,却几乎没有内涝。而它的地下排 水系统,是100多年前德国人占领青岛时修建的,共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总长度约为80公 里。“文化大革”命时期,德建下水道还曾被作为人防工程,排水道上开了很多口,里面修设了台阶。
青岛的德建排水管道从横断面来看,高约80厘米,上半部分呈半圆形,直径较大,简单地以水泥抹面,能在水量比较大的时候确保过水面积。下半部分 呈“V”字形,约1/2高度的部分贴了白色瓷瓦,确保了污水在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流速,光滑的瓷瓦能确保污物垃圾不会被毛刺挂住,减 少了堵塞冒溢的可能。上大下小的蛋形结构,还可以让管道拥有尽可能大的承压能力。
德国人从1899年开始在青岛铺设的地下管网,至1905年,青岛市欧人居住区排水管道铺设已具规模,并最早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斗 带有反水阀,这样一来雨水冲刷的脏物只能进入雨水斗,而不会进入管道,因此不会造成管道堵塞——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就越少——脏物也便于清理
而在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的市政排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1年。地下总长2434公里的排水管网中,有13个地下储存水库,总容量达 70.6万立方米。如果暴雨不期而至,地下储水库就可以暂时存贮雨水,再慢慢释放入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量。
伦敦下水道:切断霍乱源头
英国伦敦下水道的历史也在150年以上,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无独有偶,伦敦地下水道系统的修建也与流行病肆虐有关。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作为欧洲超级大都市的首都伦敦却是垃圾遍地、臭气冲天,排水系统极其糟糕。当 时的泥土路面或卵石街道都凿有明渠或街沟,以便将污水和雨水引入其中。然而一英尺多深的明渠中往往塞满了灰烬、动物尸体,甚至粪便。
由于水体污染,1848年-1849年间,一场霍乱导致1.4万伦敦人死亡。疫情结束后,为了改善地下水道,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改进城市排水系统。
1853年,霍乱卷土重来。传染病医生约翰·史劳对比伦敦地图分析发病案例发现,由于人们生活依赖的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这才引发了霍乱。但当时政府卫生部门的官员和顾问坚信霍乱是由空气传播,没有对伦敦的饮用水做出任何改进。
当时的泰晤士河已经成为伦敦最大的下水道,整条河都在发酵。1855年7月7日,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编辑,描写了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水:“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
1856年,巴瑟杰计划将所有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排入大海。根据最初方案,地下排水系统全长160公里,位于地下3米的深处,需挖掘350万吨土,但伦敦市政当局以系统不够可靠为由,连续5次否决了巴瑟杰。
1858年夏,伦敦市内的“奇臭”已经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国会议员和有钱人都开始往外逃。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了改造方案。次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规模也扩大到了1700公里以上。
有人担心伦敦会被挖空而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强度水泥,巴瑟杰还发明了一套严格的质检方法。最后,3.8亿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
工程历时7年完成,纵横交错的下水道实际总长达到了2000公里。弥漫在伦敦空气中的臭味终于消失了。下水道将污水与地下水分开,从此以后,伦 敦再没发生过霍乱。约翰·史劳有关水源污染导致传染病肆虐的论断也终于被卫生部门接纳了。伦敦市民为纪念巴瑟杰的贡献,给他塑了一座雕像。
不过相比起巴黎可供参观的下水道系统,伦敦的下水道似乎没那么整洁。两年前一则新闻称,在英国伦敦繁华的莱斯特广场之下,大约1000吨的油质 固态垃圾几乎完全堵塞了下水道,极有可能带来污水横流和排涝不畅的风险。泰晤士水务公司不得不组织了数支清除队,从繁华的伦敦西区下水道开始清理油污。
下水道折射出的GDP: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所有跟帖:
•
呵呵,这么说老天也是反党反华,让政府难堪喽!唉!老虎屁股摸不得呀。
-偶卖糕的-
♂
(0 bytes)
()
07/22/2012 postreply
17:21:48
•
得啦,90年代初,NY下大雨,发生山洪,Manhatten东西河水爆涨,东去高速公路全淹,警察只有开Zodiac救人,全城瘫痪。
-richman-
♂
(0 bytes)
()
07/22/2012 postreply
17:45:36
•
回复:得啦,90年代初,NY下大雨,发生山洪,Manhatten东西河水爆涨,东去高速公路全淹,警察只有开Zodiac救人,全城
-richman-
♂
(120 bytes)
()
07/22/2012 postreply
17:45:57
•
所以死人难免的。政府情有可原无可指责的。还有22年可追赶的。神马逻辑!
-偶卖糕的-
♂
(0 bytes)
()
07/22/2012 postreply
19:34:14
•
北京暴雨是独裁,纽约暴雨是民主-------神马逻辑!
-richman-
♂
(0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04:17:57
•
卖糕的, 我怎么见不到你对---北京人在这次突降暴雨中表现表扬几句哪???草
-richman-
♂
(0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04:22:58
•
北京老百姓用不着我表扬,他们一直都很棒。特别在23年前!。。。
-偶卖糕的-
♂
(189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06:10:00
•
100年前,德国侵略时期建立的青岛城市排水系统,为中国最早,沿用至今,仍然是全国最好。
-相当冷静-
♂
(15438 bytes)
()
07/22/2012 postreply
17:40:59
•
“沿用至今”是夸大其词 当时的小系统根本不够用的,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回复:100年前,德国侵略时期建立的青岛城市排水系统,为
-Chiyankun-
♂
(0 bytes)
()
07/22/2012 postreply
21:28:21
•
“沿用至今”是夸大其词 ?自己查查,过去很难查,近些年城市水患,很多文章论述。
-相当冷静-
♂
(0 bytes)
()
07/22/2012 postreply
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