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各有利弊,应结合使用,互相补充。

市场经济是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并曾因此造成两次世界大战。

二次大战后西方没有出现严重的大危机,这是因为西方国家通过政府干涉、限制市场经济化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例如,
1981年至1982年,法国掀起了第三次国有化浪潮,主要原因是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后,法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国内生产能力不能充分使用,使经济增长放缓。为启动生产,缓和社会矛盾,法国政府于1982年2月颁布了国有化法律,决定采取大规模的国有化措施。要求拥有2000名职工以上的工业企业都要收归国有,银行全部实行国有化。[5]

美国2009年金融危机,花旗银行和通用汽车濒临倒闭边缘。按市场经济的观点,应当发挥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功能,让这两家劣质公司倒闭,使资源可以合理地配置到优良企业去。但美国政府反其道而行之,收购了花旗银行36%的股份[6],通用汽车70%的股份[7]。使这两家劣质公司得以存活,继续占有资源。由此避免了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经济危机。

法国和美国的做法并不是偶然的。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后,西方国家就摈弃了陈腐的完全市场经济理论,转而实行政府有计划地直接干预经济。

实际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各有长处和短处,二者是对立的统一。我们要做的是寻找二者共存的最佳比例:是三分计划七分市场还是七分计划三分市场。而且要找出二者的最佳结合方式:用计划经济的前瞻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用市场经济的灵活弥补计划经济的呆板。

[5]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东北亚论坛》 2004年01月20日 作者:纪玉山 张跃文
[6] 《美国政府将增持花旗股份至36%》 2009年02月27日 新浪财经
[7] 《通用汽车或被国有化 美国汽车业走向社会主义》 2009年05月27日 人民网-国际频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