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回国的印象,“面子工程”已经成为流行语,街坊们好像不这么说就显不出自己思想独立似的。真是有点悲哀。

来源是我家楼下原来是大水沟,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原来是露天的,很不干净,味道也不好。后来政府就花钱把它变成地下的了,由于沿着这条沟上方是一条高架桥,一直连到江边的,把明渠改暗道后,不能建楼房了,政府就在上面搞了绿化带,而且有一些让大人小孩活动的场所。我觉得挺好挺便民的。最近一次回去,发现政府又把这条绿化带修得更漂亮了,很有我们南方水乡的特色。而且通过污水处理,弄了一条浅浅的清澈的小河。我爸说夏天好多人带这小朋友在这里玩水。搞得我都很羡慕他们有这样的环境。

可是,有一天我带着小女儿在那玩,碰到两个记者在录制新闻,可能是有关这一带环境的变迁的,周围没什么人(因为国内的小朋友都在上学的时间,就我女儿在那玩),就采访我女儿。我女儿中文不太好(方言不太好),又怕羞,正扭扭捏捏的,旁边两个路过的阿姨(看样子是已经退休了的)大声说:“都是面子工程,民脂民膏!”我立刻无语了(女儿就更加不出声了)。

拜托了,阿姨。难道你喜欢以前那样子?看你们也应该是在附近住的,难道就没从这环境的变迁受到过好处?这里又不用你花钱才能进来,所有设施都是免费的,我就经常看到不少小朋友放学后在这玩耍(这里有个好处,小雨也不怕,因为高架桥把雨挡住了,而且周围通风得很)。您老人家不能“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吧。

当时很想跟她们说,国外也有这样的便民设施,而且还没这里全面呢(那里的设施是大人小孩的都有,但我住的这个国家,小朋友的随处可见,大人的就很难找到。合着这里的政府认为大人不需要这些,需要的话就到健身房去吧,呵呵),也没见有人说什么“面子工程,民脂民膏”的话呀。不过忍住了。

奇怪的是,那两个记者也没采访她们。要我的话,倒要趁机好好问一下如何她们才能满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