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28日重庆日报】 薄熙来:居民幸福指数不简单取决于GDP

http://news.sina.com.cn/c/2010-06-28/051820560786_2.shtml

薄熙来指出,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一个城市在人均GDP和GDP总量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更高的居民幸福指 数。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量,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气质、精神状态、主人翁感 觉等,甚至一些很具体的指标,比如塞车不塞车,树种的好坏,都可能有所影响。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尽管重庆目前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比 较低,还远远落后于某些大都市,但如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得法,也完全可能在较短时间后来居上。这包括环境、住房、安全、祥和等诸多因素,如果做得到位, 让人民群众有亲切感,有主人的感觉,这个城市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大提升。

说到底,给老百姓办的事就都是对的;给老百姓花的钱也都是正确的

薄熙来说,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好,关键看老百姓怎么想。与老百姓鱼水相亲,那就一通百通,干什么都顺当。你实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会将 心比心,一报回一报,全力以赴地支持你,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就会事半功倍,这就是古话说的,“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党在延安时,边区政 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的主张。按一般的思维逻辑,当时共产党处境那么困难,大兵压境,既有日本鬼子,又有国民党兵,我们不该“精兵”啊,再 减少兵员不就更危险了吗?但毛主席就采纳了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把减轻人民负担放在第一位,这就顺应了民心。其施政的结果,老百姓觉得共产党是真 正为他们着想,于是就全力支持八路军,我们党就如鱼得水,结果力量就更大。为老百姓办事,不要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说到底,给老百姓办的事就都是对的;给 老百姓花的钱也都是正确的!既然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父母花钱,还有该花不该花的吗?人民群众是最公道的,也是看得最清楚的。一心为百姓,我们的 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事业就能长风破浪,前途无量。如果对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只顾闷头发展经济,想快也快不了,路子也会越走越窄,还会怨声载 道。各区县都要把老百姓的家务事儿放在心上,仔仔细细地拾掇,这样才有群众的拥护,才有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是一个大思路。

如果“两翼”能够羽毛丰满,迎风张开,重庆就能展翅高飞

薄熙来说,重庆农村的面积和人口比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拢一块儿还要多,“两翼”就有15个贫困区县,贫困人口多达113万。“两翼”农村和山 区、库区的脱贫致富是重庆改善民生的难点。有人说,咱重庆地图有些像大鹏鸟,主城是头,渝东南、渝东北是两翼。中央对咱重庆寄予厚望,有朝一日,“鲲鹏展 翅九万里”。但如果只是主城大发展,把头抬起来,“两翼”跟不上,翅膀不硬,伸不开,头抬得再高,重庆也飞不起来。所以重庆振翅高飞的关键在“两翼”,在 渝东南、渝东北,一定要把这“两翼”硬起来,如果“两翼”能够羽毛丰满,迎风张开,重庆就能展翅蓝天。前些年“两翼”农村人均一年增长300元,今后3年 要增长1000元,就是3倍于往年。为此,要抓好三大环节,一是提供优良的种苗,二是提供技术,三是衔接好市场。要让山区农民既愿干,又会干,还能卖得合 算,尽快富裕起来。

薄熙来说,重庆还有800万农民工,不少人在城里已生活了十来年,还有了第二代,却没有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城里人同等待遇,这是个大问题。作为 城乡统筹试验区,我们要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民工户籍改革,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民在外务工,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缺乏照顾,一些孩子营养较差,性格 内向、孤僻、自卑,也要尽力照顾和培养好这些留守儿童。还要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市民的住房、孩子上学、穷人看病,桩桩件件,都要考虑和安排妥当

薄熙来说,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市民的住房、孩子上学、穷人看病,桩桩件件,都要考虑和安排妥当。

“安居”才能“乐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目前还有不少困难户,推进公租房建设,走政府保障和市场化并举的“双轨制”,既可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也有利于抑制房价,吸引人才,一举多得,要加快推进。

薄熙来说,现在一对夫妇一个孩儿,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全市有500多万孩子,如果校园安全不能保障,每天会让1000多万个爸爸、妈妈提心吊 胆,还有更多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牵肠挂肚!我们再三考虑,还是要采取治本之策,今年政府拿出12个亿,向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派遣校警和保安,在全国 率先建立了校警体制,要让全市家长们放心。为增加市民的安全感,今年还进行了“交巡合一”的重大改革,主城建立了500个交巡警平台。全市公安干警正深入 开展学雷锋活动,努力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守护神。

关于中低收入家庭看病的问题,有人形容:“救护车一响,半头牛白养”,一定要下决心在今后两年内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实现“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

要让市民把“家”的概念放大,把重庆看作自己的大家庭,走到哪儿都有家的亲切感

薄熙来说,美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还能让城市整体增值。新加坡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却吸引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落户。 咱重庆“江”、“山”如画,要在继续种大树、种好树的同时,多建广场和公园,并精心搞好市政建设。城市的总体规划、建筑风格、街区风貌都要精雕细凿,一百 年不落后,二百年后更有味道。有人讲风凉话,说这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我们大可不必在意,因为在公共场所活动的,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当官的并不 多。搞市容整治,说白了,就是为公众打扫卫生。

重庆是百姓共同的家园,要让市民把“家”的概念放大,不能只是进了自己几十、百多平米的小家才算“家”,应把重庆看作自己的大家庭,走到哪儿都 是家,都有家的亲切感。各级政府要共同努力,把咱重庆建设得像个大花园。搞建设不必在意那些七嘴八舌,不要神经衰弱,人家一说“作秀”,就打退堂鼓。只要 是符合老百姓利益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就要心怀坦然地干下去。要用两年的时间,进一步提升重庆的环境档次和市政工作水准。

各级干部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的利益

薄熙来说,民生工作是非常具体的,各级干部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的利益,想群众所思所急,做群众所忧所 盼。为此,一定要改进作风,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有什么实际困难,以便有的放矢,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三进三同”、“结穷 亲”和“大下访”等“三项活动”,实施“三项制度”,了解群众困难,效果明显。

薄熙来指出,现时有些人觉得跟富人交朋友显得“洋气”、“阔气”,而我们却要发扬党的老传统,跟工农群众交朋友,与困难百姓“结穷 亲”,增进我 们党和群众的亲情。有同志讲,现在是:“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民心回来了。”就是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让广大群众看到,我们的工作不是一 时的,而是长期的,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日久见人心”。

3000多字的《决定》要3000多亿的总投资,平均下来,一个字一个亿,可谓一字千金

薄熙来说,这3000多字的《决定》,算总账要3000多亿的总投资,平均下来,一个字一个亿,咱这个《决定》可谓一字千金呐!再看这10条任 务,直接受益的老百姓有2千多万,涉及了老人的问题,孩子的问题,穷人的问题,病人的问题。就群体来说,有农民的问题,农民工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占到常 住人口的70%以上。因此,这个文件在我们城市发展史上是有价值的。这次要解决的问题,哪一个难度都不小,都有攻关、会战之意。但在大家的努力之下,都一 一得到破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句话说得好:“一切成问题的问题都不成问题”,只要我们实心为民,勇于碰硬,真正把问题摆开,就都有解决的办法。解 决问题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路子还是宽的,就看人的素质。 

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退休之后无愧于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

薄熙来强调,文件是真金白银,“一字千金”,10条任务是条条艰巨,个个碰硬,“字字千钧”。我们决心很大,但决心再大,设计再好,只有落到实 处,才能取信于民。“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说话得算数。同时,要在落实10条任务的过程中锻炼我们的队伍,队伍百炼才能 成钢,越战才能越勇。为此,各区县领导回去以后,都要结合本地的实际,认真分析这10条任务怎么落实?各委局则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认真思考怎样做好服 务?要大干七、八、九三个月,在国庆节之前,市委召开一个专题工作会,就这10条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看进度,看工作落实的质量。一定要脚踏实地,一 条一条地落到实处。

薄熙来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光阴似箭”,转眼就到退休,真正年富力强,能干工作的时间也就三、四十年。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退休之后无愧于心?我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这次部署的10件大事,落实起来都有难度,但挑战让人进步,也是人生的一种充实。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