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事件总算有点靠谱的解释了 -- 窃听门是关键的关键

做了一回标题党,不好意思,以下纯粹是俺的分析判断,不一定正确,但在所有目前的小道消息综合来看,这个分析解释最靠谱,求质疑。

一直感觉能让王薄反目而且让王担心生命堪舆不惜破釜沉舟逃奔美领馆而薄也不惜冒政治上越权国际影响之嫌第一时间派人马务求不惜一切代价将王带回这样的事情,绝对对薄非常非常重要。而目前的王查薄家人经济被整的解释在这方面可疑之处甚多。但俺也想不出来会是什么事情(兵变谋反我也认为比较夸张因为薄再张狂也不至于蠢到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尤其在军内)

直到有消息说王按薄指示监听政敌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电话,忽然感觉豁然开朗,一切都顺理成章。下面听我细细到来:

1. 1。 中央肯定早就准备或开始查薄和王 姜维平多少年持之以恒的举报和揭发,李俊李庄案,以及其他举报批评甚至来自被蔑视羞辱的其他官员和政敌的投诉中央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而且也一定先主要从薄的左膀右臂王开始。调查内容也许于窃听有关也许没有(我倾向于还没有触及或不知道窃听一事)

2. 2。 调查一定有很多证据,牵连也很多,有来自最高层,王感觉压力很大,以自己的地位撑不住,只好暗地里向薄求援 我判断以王的性格不会随便出卖薄,更可能是王主动报告给薄。 当然王那时肯定还没有给中央交代出什么本质问题,包括窃听。王只是希望薄能想办法化解他的困境,当然手中也有砝码-比如薄窃听证据。

3.3。  薄也许已经风闻查王一事但细节和程度可能还是从王那里得来,然后深感问题比想像中严重,自己不是轻易能保的了王。保王要担风险可能会引火烧身,不保可是王手中有自己这么严重的把柄,一旦交代自己很危险。 自此开始有与王切割的想法,甚至动了灭口的想法。

4.4。  薄先降王职,也许给王的理由是为了保护他。当然对外这已经是自我切割开始。 同时也开始同样从王亲信开始查王到底掌握了他多少证据,这能解释为什么王的亲信先开始受整肃又有刑讯逼供传闻。 如果确有把柄,估计薄的计划就是杀人灭口,而传闻中的精神诊断书就是准备好的假材料,而降王的职 对外既可以宣誓他与王切割,被查时可以说已经发现王有问题所以这样做,反过来当王被消失后,又可以很心痛很内疚地说都怪自己为了处理王(指降其职)忽视了他的心里问题才造成了王的自杀。

5. 5。 王是多年的侦警,也有自己的亲信和系统,薄私下做的事和心思王不可能不知道,也许更早就有防备。知道自己已经完全被薄抛弃甚至要灭口,就没有任何退路只能铤而走险--投奔美领馆一招真的出乎意料,谁都不会想到薄一定也能猜到王不是轻易能欺骗的也许在常规渠道早就设了局而王也绝对能猜到。而王这招,我现在感觉也是早有预案,并不是临时想出来的。

6. 6。 王出乎意料地逃走而且是到了美领馆,事情搞这么大,薄实在没能想到,更觉危险,所以权衡再三,决心宁可冒政治风险也要先将王抢到手,无论如何销毁证据(就是王和他随身资料)是最当务之急最要紧的。 所以急忙派出黄率大队警车马不停蹄长途奔袭围困美领馆威胁交出王。 为什么要黄出面而自己不露面呢?估计又是计中机 时候向中央交代的时候有点缓冲余地, 也不排除时候再将黄推出当牺牲品的可能。 但黄为什么明知干系重大也就听薄呢?一是与薄共事他深知自己没有选择,而是很可能传闻中的薄向他保证不让他负责而且中央一定有人会保 (如果窃听案与康真的有关,薄有这种自信也不奇怪)。还有一点薄这时亲自去,王肯定是不会出来的,而且如果当面揭穿更难堪。 不过薄这样自以为聪明的做法有两个他因为不能两全的失误或缺陷: 第一,自己心腹出了这种警天大事,作为第一把手正常反应应该是放下手中一切工作,立马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尽量晚会局面。 而薄自己却稳坐钓鱼台,但又派人持这么大胆子派警车围堵美领馆,而且一直为请示或通报中央。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自漏马脚吗? 能跟他无关, 而且关系很小吗?第二,幸亏薄自以为老谋深算没亲自去,否则在与国安僵持阶段,以薄的心机和狠辣,很可能会派狙击手或以其他方式在王走之前将其毙命,之后善事不留痕迹叫你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反正人已经死了,被动局面就好多了。

7.7。  薄机关算尽却功亏一篑,国安也第一时间来人要接王。薄当然不甘心,知道中央明确警告,才估量自己背后实力不得不让步-- 中央很有可能同时也在做兵力调动和部署使薄知难而退。

8. 8。 这才能解释薄为什么照常赴京 开会 他自信康和更大的背后势力会保他因为他手中也有他们的黑材料),黄为什么还替薄做挡箭牌对凤凰卫视 说那番话,薄为什么在记者会上还那么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周为什么 到重庆组放些听薄的风 总之那时康一定还想保薄而且觉得把握还不小-- 也可能是被中央当时制造的假象迷惑了。 而且就在那时还有重庆代表张明渝 被秘抓捕送会重庆。那种情况下 这不太可能只是薄的命令。

9. 9。 虽然中央主要领导(少数几人)已经知道了大部分事情真相包括窃听门,但薄记者发布会的发言的确起了临门一脚的作用 。不仅仅是公然撒谎和对胡逼宫让党很难看,主要是薄自作聪明想提醒康是他一条线上的所以不能不保他,但是康已经感觉这是公然出卖和要挟他的(如果已经知道窃听案已泄密,更感觉恼羞成怒,如果还没有, 那可能 之后开常委会讨论薄时,很可能被突然拿出来的材料和证据打个措手不及,想到薄公开与之 牵连的厉害更不能死保薄。)

1010          无论细节如何, 窃听门的证据一摆出来,薄案几乎就是死牌了,除了康和其背后势力,几乎再没人敢保薄了。撤消其职务的决定是必然的,争议可能在对薄处理或公开到什么程度 按性质绝对要被起诉追究刑事责任, 但这样很容易将真相全部或部分暴光,这既是康和他背后力量最害怕的,也会有些常委会担心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和谐稳定局面而犹豫。 现在看来, 薄的案翻身是绝无可能,只是追究到什么程度,公开到什么程度?康现在最想保的是自己,其次是薄,如果保薄能少一点自己的牵连(对外而已) 。如果内部达成交易康弃薄可不公开不追究他的关系,康也可能彻底弃 薄。 但难点在如何堵薄的嘴 像薄对王那样的杀人灭口几乎不可能了或者成本太高。 另外也不排除康后面的势力在发现跟自己没有直接牵连或证据或常委能有共识不去追究的化,也有可能连康都能弃掉。这 最后的可能是对胡温最有利的。理论上讲面对这般铁的证据习李以及大多数常委不应该会有太多个人动机阻挠彻查薄不惜牵扯康,不过有没有其他顾虑呢?有人可能在意识形态上靠近康薄,不太情愿政改派独大,有人可能也不想将来的施政在胡温的阴影下。也许还有不想太得罪某一派或过于亲近某一派,而且放薄康一马等于做了个人情,那背后的势力必然要投桃报李。 所以,尽管薄在内部已经是铁案(不需要经济或什么文革路线方面的东西因为相比之下那些都不是能铁板钉钉 能置薄于绝境的东西)但是,如果中央方面果真掌握了薄窃听的证据而不公开却拿其他理由搪塞,则面对民间(也包括一些不明就里的公务员甚至政府官员)有很大压力和风险。如果强力维稳,左派情绪可不比右派,造成的反弹后果很难预料。

1111                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长期滞后带来的恶果:已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任何一下,都会牵涉到体制内尤其使最高层的利益,这也就是很多事情查不下去办不下去的原因。 按说搞窃听的事实已经是很中立了,可还是牵涉到某些人,然后就是 肮脏的经济或政治利益与交易,然后就可能不了了之。做不下去,作为体制内的党员, 有不能或有决心于之决裂,只能苦来自己咽,还可能落个被嘲笑无能和虚伪的结局。

1212                      要破这个局,一定要有决心坚持公开事实真相,即使不能是全部,也要是本质的,让公众擦亮眼睛,恢复政府的公信力,让民众可以做基于事实真相上的独立判断,这才是政改决心的第一步,先拉开黑幕的一角见见阳光,看看到底有多危险。 王立军事件已经捅开了长期隐藏的根本问题也根本动摇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 无论左派还是右派。 黑幕已经在公众眼前。这时候民众的愤怒,疑惑,彷徨,失望和失落, 以及盼望,其实都可以看做是民智开启的第一步只要不重回用高压权力和话语权来糊弄人民的老路。 看到真相,即使只是一部分,也就让人民看到一线政改的诚意,并产生一线信任和希望。 同时了解真相的民众在经历了初期的惶惑之后,也能开始独立自己的思考,从盲从,消极悲观,或破坏性批判之中,悄然升起理性建设性的思维,用思想言论和行动与体制互动,共同将这被揭开的一小块儿越掀越大,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

1313                 当然,这中间一定有很多很多阻力,来自政治利益集团上层的,来自经济利益集团的, 来自受长期黑箱政治尤其是对历史真相和思想禁锢和片面导向影响的民间情绪和思潮, 等等 但一天不迈出第一步, 问题就越积重难返,或者将来的代价更高昂。

郑重声明: 以上演绎完全是基于薄王搞窃听传闻真实性假设的基础上,而且是个人现阶段分析而已,认真看也可以, 当剧本纲要看也可以。 对于读者读后的反应本人盖不负责。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