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薄王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以及相关的建议

关于“薄王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以及相关的建议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参考了各种媒体和网络上的来源), 本文拟对最近轰动海内外的“薄王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加以深入分析,并就这一事件向相关各方作一建议。

I.            最可能的起因和过程

薄熙来的抱负(野心),政见,政绩,执政理念,异于常人的手段和手腕,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他志在必得的“入常”(成为政治局常委)乃至于将来更大的野心和抱负,使和他理念不合的竞争对手和政敌感到恐惧和害怕,决计发动进攻以阻止薄熙来的入常。 因此,他们开始寻找收集相关的证据。

1)      为什么选择王立军?

他们找到的突破对象是王立军, 应该说这个选择还是非常准的,这个政治操盘手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薄熙来在重庆的政绩很大(主要?)一部分就是“打黑”,要是能把薄熙来的“打黑”英雄打掉的话,薄熙来的政绩遗产也就坍塌一大块了。 其次,他们可能也是对王立军的性格应该做了十分的分析,了解王力军的性格也是非常烈的,要是能够使薄和王反目为仇,反枪一击薄熙来那是最理想不过了。

2)      如何对付王立军?

他们开始收集王立军的资料和素材,常在湖边走,总有湿鞋的时候,因此可以看到在王立军以前在辽宁工作过的公安部门的官员(也是王立军以前提拔的下属)被查的报道,当然这些人也是最可能提供王立军的以往的情况, 可以成为击倒王立军的坚强的证据。可以相信的是,他们也应该找到了这些绊倒王立军的证据。

3)      王立军求助薄熙来

在王立军得知自己被查的消息(如中纪委找他谈话),他肯定感到非常的害怕和恐惧,想到自己曾经为薄熙来立下的汗马功劳,薄熙来一定会提供帮助保护他。

4)      薄熙来为什么没帮王立军?

从事件发展的事实看来,薄熙来没有能够帮王立军,有两个可能性,一个可能性是薄熙来不愿保,假如是不愿保,可能是薄熙来不愿意让自己的“入常”大业节外生枝,这说明薄熙来的为人的确是不够仗义,以往只是把下属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作为一个领导也是不合格的。第二是可能性想保,但是保不了。 这可能是查王立军的来头太大(如比他权力大),他想保觉得保不住就不保了,其实他应该认识到他和王立军是很难切割的,王立军的倒下就意味着他自己的政绩遗产就倒了一个大柱子。

5)      王立军和薄熙来反目

而事实是可能薄熙来不愿帮王立军,王立军带着以前收集有关薄熙来或其家人的材料来和薄熙来讲条件,薄熙来觉得受到要挟,对王力军主动下手,王立军伤心透顶于是反水一击,可以参看网上流传的中央办公厅关于对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并滞留进行调查通报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21248.html

6)      王立军进入美国领事馆

接下来的事实大家就非常清楚了,王立军在两边夹击的情况下,出走美国领事馆。三月十四号薄熙来被免去重庆市委书记的职务, 王立军被免去重庆市副市长的职务, 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影响。

II.         “薄王事件”的后果和影响

1. 在国内的影响

1). 薄熙来的被免职, 在国内的许多老百姓中造成很大的反响, 支持和反对薄熙来的都有, 有的人欢呼雀跃, 有的人心情郁闷, 感受世事无常.

2). 王立军的出走美国领事馆, 一个昨天世人敬佩的打黑英雄”, 公平正义化身的王立军, 今天就可以因为腐败贪污被起诉 (假如他不进入美国领事馆的话), 那么人们又有什么理由相信体制内的其他官员比王立军清廉呢?

3). 左右平衡可能被打破, 过于极端的情况可能出现, 得势的一方, 可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走一个极端.  但一方没有发言权时, 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那时, 中国的社会就有动乱的危险.

2.  在国际上的影响

1). 先来看一下西方的反应, 幸灾乐祸有之 (如华尔街日报), 嘲笑(financial Times)有之, 赞喜有之, 说中国不稳定者有之, 西方媒体又有了一次说中国充满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机会.

2). 不利于中国的 软实力的建设, 其他有意效法中国的国家不免会心怀疑虑, 会想一想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否稳定,是否值得效仿. 因此不利于中国在亚洲的“领导力”的建设,不利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的扩展。

3)许多海外华人心里都有挫折感,郁闷,甚至感到一定程度上的羞耻感,想想在二十一世界的今天,我们祖国的政治文化还是没有走出你死我活的恶劣局面,对祖国前途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受到了打击。

III.       给有关各方的建议

1. 给中央决策层的建言

1). 要有“公开透明”的原则,无论是对薄熙来的处理还是王立军的处理,这样才能使人信服。

2). 左右平衡的原则,对于倒薄的一方来说,可以不顾其他后果,只要倒薄胜利就行。作为中央决策层, 必须考虑平衡左右的不同意见和诉求,不使极端情况出现。  

3). 要认识到外界对动用“贪腐”的法律程序处理这种政治性极强(至少是许多人这样认为)的事件的局限性,稍有不慎,就会给人法律只是一种对付政治/权力纷争的工具的感观。

4)要加强制度建设,创立一种能够使各方能够同台竞争的制度。

2.  给倒薄势力的建言

尽管这次倒薄政治操盘手的水平很高,但是也要想到在打倒政敌的同时不要也伤了整个体制,选择在许多老百姓心中的“打黑英雄”的王立军并加以打倒,会让许多老百姓产生不再信任体制内的任何人,因为偶像都是假的,那还有什么事真的?既然王立军都不是廉洁的,难道其他人比他还干净?如果把体制内的人看作是同一条船的乘客,不要为了争夺开船的权力,在刺倒对手的同时,用力过猛,剑穿过对手的身体后,又刺穿了船底,到时谁来掌舵,都免不了沉船的命运。

. 给薄熙来的建言

1). 应该深切反省,对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是否飞扬跋扈?是否曾经用职权打压别人?如有,要知道会有一报还一报。

2). 做人还是地道点好,该讲义气的时候要讲义气。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