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当前党和国家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统一认识的若干重要问题。
(一)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统一的问题。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认识。许 多事实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 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改革开放,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所主 张的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割裂、相背离、相对立的“改革开放”。这种所谓“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就是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我们必须明确 划清两者的根本界限。当前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改革开放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个问题上。我 们在制订和贯彻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方案的时候,都要坚持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四项基本原则具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去。我们一定要正确地、更好地实行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起来,以促进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党中央和 国务院已经宣布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措施,要继续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已经确定试点的改 革,正在进行综合改革试验的地区,要继续试点和试验,并认真总结经验。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治理整顿问题。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现 代化经济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实现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 续前进。这个战略目标,既不是急于求成,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符合我国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经济发展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的轨道上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这些 都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第一步已经基本实现,正在实现第二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当前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 针,力争用三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从根本上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矛盾,逐步消除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走出困境。我们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是几年来积 累下来的。对困难要有足够的估计,这比估计不足要主动得多,同时也要看到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在前三十年建设的基础上,经过这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 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经过一年来治理整顿的实践,我们的认识更趋一致。我们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全党同志必须充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以 身作则,同全国人民一道,过几年紧日子。在治理整顿期间,更要强调适当集中,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 的比重。中央不掌握必要的财力,就不可能保证重点建设和治理整顿任务的实现。必须加强中央的权威,反对分散主义,以利于领导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 展。治理整顿绝不是倒退,绝不是不要改革。治理整顿不仅为深化改革和保证改革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它本身也需要改革的配合。任何把治理整顿同改革分割开 来、对立起来的观点和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对治理整顿不积极也就是对改革不积极。
(三)关于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 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同私有制基础上基本由市场自发调节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总体上自觉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对过去那种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计划体制,毫无疑义要进行改革。十年来,我们在实行计划指导的同时, 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效果。当然,如果一味削弱乃至全盘否定计划经济,企图完全实行市场经济,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将导致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混乱。在 当前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强调计划的指导作用,同时进一步整顿和健全市场秩序。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情况 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合的程度、方式和范围,要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是 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经济工作者要为此而付出艰苦努力,以求得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
(四)关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方针,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作用。坚 持这个方针,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绝不是要削弱或取消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更不是要实行经济“私有化”。非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和发展领域,要根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客观需要来确定,不能简单地把它所占比重的大小作为衡量改革成绩的标志。国 家要在资金、信贷、能源、原材料供应等方面支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深入改革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体制。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 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充分发挥它们的骨干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既要从宏观上为它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又要鼓励它们加 强企业内部的基础工作,改善经营管理,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促使它们增强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更好地 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和主导作用。国家支持大中型国营企业的发展,也要根据产业政策和实际可能,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在 我国现阶段,发展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对于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具有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十年来改革的实 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方针,一是要鼓励它们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发展;二是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加强管理和引导,做到既发挥它们 的积极作用,又限制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五)关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防止和纠正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 的多种经济成分,必然要求在分配体制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我们通过改革,在建立和健全这种分配体制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我们提倡在共 同富裕的目标下,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这个政策是正确的,要继续贯彻执行。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目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 还相当严重。一方面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中靠工资收入的职工之间,平均主义的分配现象尚未完全克服,在有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中甚至还有所滋长,另一方 面又出现了收入过分悬殊的新的社会分配不公。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广大靠工资收入的职工、干部、知识分子同许多非生产领域的公司人员之间,同某些从事“第 二职业”者之间,特别是同私营企业主和部分个体劳动者之间,收入的差距过大。这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劳动群众的强烈不满。社会分配不公不仅是一个经 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它挫伤了广大职工、干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助长了消费基金膨胀,特别是以投机倒把、行贿受贿、贪污盗窃等手段牟 取暴利的现象,已经产生扰乱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对合法收入要予以保护,对过高收入 要通过税收进行必要的调节,对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同时逐步改善收入偏低的脑力体力劳动者的生活待遇。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投入, 被不适当地转化为消费基金,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后劲,一定要坚决加以纠正。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坚持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纠正“一切向钱 看”的错误倾向,以充分发挥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六)关于加强农业等基础产业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问题。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 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战略着眼,从当前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基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克服追求 表面繁荣的短期行为。要大力加强农业,加强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确保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严格控制加工工业和非生产性建 设的规模与速度。为此,一定要继续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格控制消费基金增长速度,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逐步实现财政、信贷、外汇、主要物资的平衡。 要集中财力、物力用于农业等基础产业的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局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因 此,我们必须提倡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和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十一亿人的吃饭问题,只有依靠我们自己采 取正确方针,进行持久努力,不能依靠任何别人代替我们解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发展农业,一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执行稳定的农村政策, 完善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和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要根据农民自愿的原则,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二要积极推 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有计划地组织农业区域开发,发展新的生产力,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三要增加国家、地方、集体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扩大农田水 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农用工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决纠正盲目占用和浪费耕地的现象。要在大力加强农业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乡镇 企业要有计划地进行整顿,合理控制发展速度,认真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和经营作风。
(七)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问题。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主 要方面已经基本有法可依。同时要看到,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必然危害社会主义民主。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要继续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和健全民 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扩大同群众联系、对话的渠道,提高公民参政意识,保证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得到切实的体现。这同经 济的发展一样,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地逐步进行。在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做法,但绝对不能照搬。我们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的界限。极少数人鼓吹所谓的“精英”政治,鼓吹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其实质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排除在民主之外,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用资产阶级共和国取代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极 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对我们的事业有很大的破坏性,而且很容易为极少数反动分子所利用。我们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这种思 潮的泛滥。这样做,正是为了保证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健康发展。人民的民主和对敌对分子、反社会分子的专政是密切结合、相 互统一的,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存在,专政的职能就不能削弱。
(八)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坚 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我们的基本方针。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 人。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深刻吸取近几年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在努力发展 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是百年大计,对社会生产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我们的教育和科学还比较落后,更 要采取有效措施,自觉地抓好这项工作。要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大力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 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先 进分子还要经常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和 舆论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培养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真正成为奋发进取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要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要积极吸收我国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 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当前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
(九)关于加强工人阶级领导、巩固工农联盟和增强全国各族人民人团结的问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同现代化大生产紧密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代表,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他们表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历史主动精神,不愧为 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任何贬低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都是完全错误的。极少数人企图在中国制造一个所谓“中产阶级”,作为他们的 依靠力量,来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更从反而证明了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国广大农民历来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 的坚定拥护者。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不断采取切实措施,在新的基础上巩固工 农联盟。这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条件。我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没有知识和知识分子,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的这一基本观点和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的知识分子政策,没有也不会因为不久前发生的政治风波而改变。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很好的知识分子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 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努力为知识分子创造、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党和政府历来把广大青年包括青年知识分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 望,对他们一贯采取热情爱护和严格要求的态度,殷切地期待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才。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工人、农民相结合,不断从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要在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的一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果,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 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民族之间不仅建立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同时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的权利。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要充分信任和依靠各民族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地对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 业人才,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行使自治权利。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继续帮助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教育、文化和其他事业,为逐步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间在不 同程度上存在的差距而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十)关于加强党的建设问题。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保持中国政局长期稳定的决定力 量,是领导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制止动乱和平息暴乱的斗争又一次考验了我们党,证明党在总体上是好的,是坚强的。我们党是在同人民 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内逐渐产生了某些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权谋 私、腐化堕落等脱离群众的现象。这些年来,由于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更加重了党内思想、作风、纪律、组织方面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一定要坚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依照党章从严治党,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痛下决心,排除阻 力,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各级组织首先是党中央必须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机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 责相结合的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民主监督,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更不允许个人专断。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改变软弱涣散状况。全体共产党员、 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言论和行动上,自觉地同党的路线、方针和决议保持一致,决不允许各行其是。
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鉴于世界和中国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鉴于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 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在党内首先是 党的高级干部中,要提倡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一个缺乏马克思 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为党的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决纠正许多领导干部陷入日常事务、放松理论学习、不注意思想政治动态的状况,切切实实地提高全党同志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在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霸权 主义到处碰壁,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依靠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维护世界持久和平、避免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和平与发 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总格局没有改变。我们有可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但是必须看 到,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斗争和不稳定因素。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国际反动势力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从五十年代后期开 始,他们在武装干涉的一手失败以后,就把政策重点转向和平演变,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暂时困难和实行改革的机会,进行渗 透,施加影响,支持、收买所谓“持不同政见者”,培养对于西方的盲目崇拜,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他 们认为有机可乘的时候,就制造谣言,挑起事端,策划动乱,进行颠覆活动。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 可能激化。国际敌对势力也正是从这里找到了他们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根据。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长期的。对于这一 点,全国各族人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