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不是为改而改,不是为了获得西方的掌声。它应是为了给中国其他改革创造更大空间,为了解决腐败等中国迫切的政治难题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2012年又是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20周年,十八大的召开也近在眼前,改革开放至今再度成为中国官方、学者热议的话题。中国官 媒《环球时报》2月24日发表社评《对改革的共识是什么,争议是什么》,文中称,围绕改革的最大共识,是“必须改革”这个判断。而面对“改革停滞”、“整 改不足”的争议,官媒以主流意见代表自身发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支持渐进式改革,不支持激进改革”。
因王立军事件一直沉寂的重庆,也在近日频繁谈 及重庆改革。《重庆日报》连续三天提及重庆改革,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高调提倡重庆改革模式,重庆市委薄熙来也在2月23日会见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澳门特别行 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一行时强调,“重庆是西部的直辖市,经过多年努力,正步入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同时,重庆市长黄奇帆也介绍了重庆改革开放的基本情 况。
与在内地的重庆一样,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于近日再次强调推进改革,重申广东将致力社会组织的培养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自治上的作用,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面对深层次改革停滞不前,中国民间社会近年对继续改革的呼声也进一步高涨。在标志着中国改革重要起点的深圳市,18日举办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的论坛,多名网民、学者与深圳官员参与其中,共同探讨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展望中国改革的前景。
在 这一论坛上,深圳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主任乐正传递了深圳继续改革的决心。他强调,现在的改革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心,但他也坦言,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现 在的改革,将会是一步一步走,“比如说这个门以前开了15%,现在开到45%,公众会认为为什么不能开100%,这是由体制决定的,不能一下子完全变。” 他也表示,改革会坚持小步推进的策略,是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全面推进,因为任何方面的改革,“哪怕破一个很小的点,都会牵扯到一个 面”。
与此同时,当年曾在《解放日报》发表《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系列文章,传达邓小平改革开放精神、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的“皇甫平”之一的周瑞金接受了南方报系的采访,该采访稿同步在《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上刊登。谈到汪洋主政的广东,周瑞金赞誉有加。
而在官方和学者在将改革围绕在政治体制改革之上时,民间却发出“改革是否进行中”的困惑,因为舆论中批评“改革停滞”的声音很高。
无论是官方、学者的“专业性”分析和建议,还是民间的关注和困惑,如《环球时报》所言,改革应促进新共识,“政改不是为改而改,不是为了获得西方的掌声。它应是为了给中国其他改革创造更大空间,为了解决腐败等中国迫切的政治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