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一下“周强将接替薄熙来任重庆市委书记”。
类似小道消息,在王立军出事之后,相当吸引眼球。可是,笔者觉得,这类消息的散布者是故作神秘而已。
在这里,谈一谈自己曾经转几道弯“听”到过的一些“消息”。
最近,有一位新任某省的省长。早在若干年前,咱就“听说”这一位是上面要往这一方面培养。而且,将来可能去哪一个省份,那时候都明白点出来了。另一位,是从地方进京的人物,咱也是早在几年前就“听说”了。
对这两条“消息”,咱当时就感到惊讶:若干年后的岗位,现在就开始安排了?这说明了神马问题呢?现在回顾起来才明白:中共培养干部的程序周全、过程繁复,尤其是在过去这十数年里,这种组织安排是非常具体的。被选中的人,如果表现(通常是转岗历练)不佳,便是自毁前程,怪不得他人的。
中共组织部门对重要部门干部的考察,上级领导的看法只是“评分”的一部分,群众和同级别干部的评论鉴定,占有很大的权重。这种做法,虽然仍然是在不太大的圈子里推行,但却能够避免上面某位领导说了算。应该说是相当大的进步。
另外,某些干部在任满前夕离任,有时候往往是为了先到新岗位上“占坑”。读者注意观察中共的干部转岗,就能发现这种事情。
结论:“周强接替薄熙来任重庆市委书记”一事,决不是中共高层的临时决定。换句话说,薄熙来如果离开重庆,也应该是早就通盘考虑过的。这是咱的猜测。赫赫。当然,“时机”问题是关键所在。
最后,也请读者试着猜一猜,下面一段话是谁说的?
韩非子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其意是说优秀的治国理政人才,必须经过艰苦条件的磨炼,必须具有起于社会基层的实际经验,这些认识都说明了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我们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这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历史经验的借鉴。
“周强接替薄熙来任重庆市委书记”,不是中共高层的临时决定
所有跟帖:
•
不如说 周强接替薄熙来 是中共高层早已决定让薄进京长尾
-江上一君44-
♀
(0 bytes)
()
02/22/2012 postreply
01: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