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底蕴是文化 – 简评王朔与牛
语言的底蕴是文化 – 简评王朔与牛
一篇据说是王朔写的《骂韩寒》风传。痛快淋漓。
对牛弹琴,反而羊们都听懂了。妈的,真是造化。
痛快的背后是帝都的哥们儿调侃一下魔都的小赤佬。当然,更看不上的是满口湖建话的方是民。
“哈,你们Y挺的吵什么吵,一个个刚把舌头捋直了,个吧的也会卷一两下的,就开始吵架”。
知道什么是底蕴吗?底蕴就是积累,是N朝古都。是官话,是骂人不吐脏字。当然,骂到高潮,也难免。这年头,骂几个丫的也不算骂。
底蕴是600年来的。是陶然亭里埋的人。是明清的陵,是四九城。说远了。
底蕴是当年打完架跟对手一起去老莫餐厅;是文武斗之后一起下乡,对着送行的亲人不带流一滴眼泪;不多说了。换今天就叫“cool.”就是这么个劲头。
都是见过世面的,不是吗?换句话说,“你爹是李刚,李刚是谁?”
王朔也是的。写书就写了,电影也写了。
跟两个南方人说道什么?还这么谆谆然?老矣。
也是。能够跟牛弹琴,还让牛们略微懂一点,让羊们都喜洋洋的,不容易。
看来,王同学还是更牛。
---
【后记】方同学自传里曾透露他娘文革期间爬墙逃到了一位“张局长”家里。
“于是就有了我” – 方同学好像是这么说的。
您老饱览各种文字,又说“还有代孕的”。咱四九城里骂人,不吐脏字。这是咱的优良品德。
可不带这么骂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