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

来源: justasked 2011-12-07 04:37: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34 bytes)

从1978年冬天那个普通的夜晚,18名小岗村村民按下他们的血手印,小岗村成为一面农村改革的大旗。1979年,他们将“讨饭村”的帽子摘下,实现了温 饱。然而,小岗村由于身处黄土,三十多年走过来,今日的小岗村,依然是“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 小岗村在。

小岗人的富裕“三步走”

按照安徽省滁州市确定的小岗村“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是振兴小岗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以“大包干纪念馆”为依托,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则是实现小岗跨越发展的第三步。

小岗村地处江淮大地浅缓丘陵之间,灌溉用水天然不足,2002年一场大旱就使全村减产五成左右。千百年来传统的一麦一稻耕作,决定了小岗村人生产的局限性。 从2001年开始,小岗村开始尝试发展种植业,比如建成葡萄种植工业,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600多亩,效益比种粮高出两三倍。同时,蘑菇种植大棚也给小岗 村带来了变化,到2007年,小岗村已经发展到159个蘑菇棚,村里有二十多户种了蘑菇。

因为特殊的政治历史,小岗村也将红色旅游作为自己 脱贫致富的一种策略。在如今的小岗村,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大包干纪念馆”。该纪念馆让小岗村的旅游 起步了,逐渐成为村民收入的一部分。到2005年,人均达到4000元;去年为6000元,在凤阳县居于较高水平,还不包括由上级和外地援建的基础设施。

肚子饱了 钱袋子仍是空的

原省派干部、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称,“小岗村人现在虽然卖粮不愁,肚子饱了,可钱袋子仍是空的”。

18 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1980年产粮22万斤,人均收入420元,从此与 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干到1990年,产粮48万斤,人均收入630元,1993年约为1100元。90年代他们不断调整 种植结构,种过花生养过猪,均因商品率太低而无法形成优势产业。2003年,小岗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元。

尽管今日的小岗村已经吃穿不愁,然而,政治光环下的小岗村却依旧贫穷,每个村民都盼望着小岗村“跨过富裕坎”,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明星村。

所有跟帖: 

肚子饱了 钱袋子仍是空的-- 路线之争体现在经济收益上。 -justasked- 给 justasked 发送悄悄话 justaske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7/2011 postreply 04:43:58

很有意义的个案: 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 -hillhawkus- 给 hillhawkus 发送悄悄话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7/2011 postreply 20:02: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