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神八:大陆太空研发人员来自台湾不下百人!

来源: 心灵之窗 2011-11-07 17:27:4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714 bytes)

  
 神舟八号飞船11月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当天,岛内媒体纷纷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立体式报道。“为对岸同胞而自豪!”这是岛内一名网友的留言,这句话直言不讳地点出了岛内民众看神八的心态。

 

    另一方面,岛内舆论深刻解析了大陆太空事业发展背后强大的经济支持,对大陆经济实力的肯定溢于言表。

 


媒体“立体式”关注

 

1日早上7时,“中央社”就发出了“大陆神八宇宙飞船圆满升空”的报道。文章称,神舟八号预定两天内与9月底发射的天宫一号在外层空间对接,这将是大陆太空史上第一次太空对接任务。报道用“一片叫好声”描述了岛内网民对神舟八号发射成功的反应。1个小时之后,“中央社”发出“神八发射,陆建太空站迈大步”的专题报道,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大陆太空事业的发展背景。

 

3个小时后,该社一篇“神舟八号升空,陆太空站不是梦”的评论指出,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距离2020年完成第一座中国太空站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岛内极具影响力的《联合报》与《中国时报》近日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了神八升空。《联合报》认为,首次太空交会对接任务将为建立太空站、探访月球和火星奠定基础。而《中国时报》以“神舟八号今升空,‘深吻’天宫”为题,介绍说,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完成在太空的‘深情一吻’”,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是大陆日后建立太空站的必要手段,为大陆迈向深空探测跨出重要的一步。

 

另外,《旺报》更用整版篇幅详细介绍了神八发射过程,称神舟八号此次交会对接任务瞄准“零视窗”发射,不允许丝毫延误。而东森、中天以及TVBS等多家电视媒体,都在新闻中及时播报了神八发射升空的消息,让岛内民众“立体式”地及时了解到神八发射的情况。

 

民众予以充分肯定

 


岛内不少民众通过网络直击了神八顺利发射全程。很多人难掩激动心情,并通过电话和网络留言祝贺。台东的简炳洪说:“我从海峡之声的广播听到了神舟八号发射顺利成功,很激动,相信全球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心情。”岛内“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则表示:“今天早上特别兴奋,因为知道神舟八号已经顺利地升空了,即将在未来几天与天宫一号对接,我相信这也会非常的成功。”

 

另一方面,《联合晚报》一篇题为“中国就是有钱,太空站别墅级”的报道称,从1999年大陆第一艘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到本次神舟八号发射,大陆朝着载人空间站的目标按部就班地进行,目标是2020年前后在地球轨道组装成载人太空站。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太空站是可载6人的国际空间站,重达438吨。相比之下,大陆设计中的太空站同样可容纳6人同时工作,但重量为60吨级。文章还引用中国第一位飞入太空的航天员、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的话说,中国航天员对太空站充满期待,设计中的太空站相当宽敞,如果把上个月发射的天宫一号比做套房,未来的太空站可能就相当于别墅了。

 

文章还说,美、俄早在40多年前就掌握了太空对接技术,大陆必须迎头赶上这40年的差距。从这篇文章的报道中不难看出,岛内舆论对大陆经济实力予以了充分肯定。

推动“航太工业”发展

 

航空太空工业在岛内被称为“航太工业”。依台湾“航太小组”的定义:台航太工业的范围包括航空载具、太空载具和卫星的制造、维修及其后勤支持系统。

 

实际上,岛内航空太空事业的发展也小有规模。台当局曾于1980年颁布“航太工业发展方案”,正式推动航太工业发展。其主要目的一是建立航太工业基础,二是促进岛内产业升级。1991年,岛内正式成立航太工业发展小组、台翔公司和工业技术研究院航空与太空工业发展中心,1992年宣布太空事业5年发展规划,计划在1997年完成第一颗科学卫星──“中华一号”的研制工作,并于1998年发射升空。该卫星委托美国TRM公司承制,而“中华一号”计划包括卫星本体、整合测试、系统工程、地面系统及其相关的运作执行等子计划;其中地面系统设施,除可支持“中华一号”外,也将继续支持往后发展的其他实用性卫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