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社会面临诸多棘手苦楚,尤其2011年“阿拉伯之春”尚未彻底结束时,“华尔街之秋”又蔓延全球。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最佳(国家)管理体制?西方民主被很多人认为优于一党专政体制,原因是政治权力的轮替可以使政府作出必要的灵活政策调整。但是,美国媒体10月17日认为,中国一党专政体制经过时间的考证,尤其能够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17日刊文称,世界大部分国家权力棒交替都是通过革命或选举等方式。而当前就有两个最重要的国家面临“最被关注的和平权力更迭”,这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中国,前者将在13个月后选出总统,后者作为一党制国家也将产生新领导班子。
文章称,中国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即人民,舟即统治者。如今,民族国家已取代帝国和王国。水仍指代人民,但是舟不再指一位帝王及其朝代,而是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复杂政治体制。和美国宪法规定的选举民主一样,中共一党专政也是写入中国宪法的。而从中国民调看来,中共领导层得到中国人民广泛的持久拥护,可以在中国宪法框架内被解读为中国人民对政府基本体制的支持。但对于美国两大党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美国对它们的支持高低起伏,但是,这种支持未必就是美国人对选举民主这种基本体制的支持。也就是说,就当前而言,中美两国人民都支持各自的政治构造。
文章提到一些人口中的“假设情况”称:中共失去大众拥护后就应该走下台,而且只有这种“下台”得到保障后,人们对当前中共的拥护才会被视为“正当”。文章讽刺这种假设称,如果对这种假设论调进行理性推论,人们也可以假设:当现在的华府选举政体失去美国人民拥护的话,美国就必须废除选举、取消“人权法案”,安插一个独裁政权或其他形式的统治体系。这当然是荒谬的。文章认为,统治者可以在已确立的统治体系内和平接任或轮替。政治体制的改革不能再极小的空间内进行。除少数个例外,政治体制要想迅速发生变革,就只能通过“革命”。对于美国这一经历了短暂历史的国家而言,只有两场本土战争使其建立和巩固了自己当前统治体系。
文章提到中西方政体在很多人眼中的差别,称多数人认为,西方民主政体(比一党专政)更优越,原因在于:选举政治当中的政党轮替可以使政府有必要的“灵活性”,即“适应时代需求,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所以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而中共一党专政体制就是“死板一块”,中共对权力的垄断使其同民众隔离开来。
对于中共“死板一块”的说法,文章抨击称这种论点是荒谬的,认为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以来,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政府政策和政治环境都已经历了尽可能最大范围的改革:从中共建国伊始的“新民主联盟”到上世纪50年代开展的土地改革,从“大跃进”运动到上世纪60年代初的“农田准私有化”进程,从文化大革命到邓小平的市场改革和江泽民通过“三个代表”对中共的再定位,不同时期的中国国内政治几乎无法识别。
文章还从外交上表述称,中共先于上世纪50年代同苏联亲密结盟,后在70年代同美国形成虚拟联盟,以此在80年代冷战时期遏制苏联。
现如今,在世界愈趋多极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追求各自独立的发展道路。由毛泽东到邓小平、由江泽民到胡锦涛再至下一年的习近平(专题),中共最高领导人在政治卓识和政策优先权方面和其他任何政治体制下最高领导人存在广泛区别。这一点没有人能够否认。
文章称,中共建国60年以来有过跌跌撞撞和相应的纠正。比如,文化大革命这一灾难受到彻底谴责。但是中国还是从这种破碎的窘境发展成为当前中国景象。这一事实展现了中共一党体制进行改革和自我修正的“独特能力”。而从世界选举政体来看,政党轮替并不能提供所需的灵活度或自我修正。在美国,选举产生的总统和国会似乎不足以解决美国面临的长期挑战;在欧洲,政府选举更替就更频繁,但没有哪次选举能够带来最小幅度的修正,以解决当局面临的极大压力;在首相一年一换的日本,选举和政党更替未能将日本带出20年的经济停滞期。这也就解释了由西方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的国内支持率为何会时常跌至50%以下,而一党专政的中国政府国内支持率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在80%以上。
文章总结称,如果少些意识形态的偏见、多一些理智和诚信,人们可能会得到某种简单真理:选举轮替不一定会给政府带来灵活度或合法性;一党专政并不意味着“僵化”或“缺少大众拥护”。可能的话,如果那些确信自己国家政治体制占领“道德高地”的人,能够将口头上和军事上进行论断的精力用于某种“自我反省”,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国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