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采取行动收紧货币政策,具体做法是扩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此举意在遏制表外放贷。
根据官方媒体的报道,中国央行在近两个月来的首个收紧行动,可能从各银行手中抽走多达9000亿元人民币(合1410亿美元)资金,在效果上几乎相当于三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分析师们表示,如果中国央行利用其公开市场操作向经济注入更多现金,那么这次收紧行动的力度可在今后几个月得到减缓。但这次的行动提醒人们:北京方面仍聚焦于遏制通胀,尽管有人担忧全球市场动荡可能造成中国经济急剧放缓。
中国通胀率在7月份达到6.5%这个三年多来的最高点之后,预计在8月份会微幅下降。周一中国股市下跌,较小的银行领跌,这些银行被视为最易受到新规则的打击。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经处在21.5%的创纪录高位。
以往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仅包括常规的存款。现在,银行的“保证金存款”也必须纳入缴存范围——公司客户往往用此类存款获得银行的承兑票据和保函。截至7月底,中国的保证金存款总量已达到4.557万亿元人民币,因此,额外的存款准备金很可能达约9000亿元人民币。
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此举的重大意义并不在于进一步收紧,而是在于中国央行决心制止各银行寻找种种漏洞来回避信贷控制措施。
汪涛补充表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政府有意对付近期快速增长的表外活动,这些活动影响了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工作,并使其复杂化”。
北京方面将信贷额度(限制各银行可以放贷的金额)用作主要的货币政策武器。为了绕开放贷上限,各银行越来越多地借助理财产品和承兑汇票进行表外放贷操作。保证金存款的快速增长就是这种趋势的一个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