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石油企业有望继续“走出去”

中国几家国有石油企业上半年盈利丰厚,为它们在中国石油需求继续上升之际进行进一步海外扩张铺平了道路。

全球第二大炼油企业中石化(Sinopec)周日表示,拟通过发售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筹资至多500亿元人民币 (合78亿美元),用于资助项目、充实营运资金和偿还债务。中石化表示,将发行或向现有股东配售这些投资工具。

宣布筹资计划之际,该公司报告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2%,达到410亿元人民币,超出分析师的预期。

海上石油开采商中海油(CNOOC)的业绩更加诱人,该公司报告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90亿元人民币,增长51.4%——尽管近期一场漏油事故导致其生产出现中断。

中国最大油气生产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上市子公司中石油(PetroChina)报告,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这是业内最弱的利润增幅。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利润都受到北京方面对成品燃油价格管制的影响——今年春季,在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120美元上方之际,这一价格管制抑制了中国汽油和柴油价格的上涨。

分析师们一致认为,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寻求发展各自的生产基础,它们很可能保持对海外收购的兴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过去5年期间,随着中国国有石油企业一步步履行自己的使命(落实新的石油供应,以加强中国的能源安全),它们已成为全球并购舞台上的主角之一。

今年中国达成的重大石油交易包括:中海油向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的页岩油项目投资13亿美元,以及近期中海油斥资2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砂生产商Opti Canada。

但是,其它一些令人瞩目的交易——包括中石油向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投资54亿美元的计划——却最终泡汤,这突显出在原油价格动荡之际进行并购的困难。

一些业内高管还指出,中国几家国有石油公司近期的领导层变动也可能抑制今年的并购活动,因为新领导需要一段适应时间。

今春在政府指示的人员调动中,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调任中石化董事长,而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被提拔至福建省政府高层。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