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导致拉美“去工业化”

分叉路上的中国与拉美 中国增长导致拉美“去工业化”

2011-08-10 来源:参考消息

【阿根廷《号角报》8月7日文章】题:分叉路上的中国与拉美

全球原材料需求的激增给拉美国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机会,贸易量和出口收入激增。但是,由于拉美地区生产和出口结构的不完善,这一趋势未来会给拉美带来严峻挑战。原因在于初级产品价格的飙升必将刺激这类产品的出口,造成工业产品出口萎缩,从而使本地区工业受到影响。

这一趋势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媒体的担忧。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文章中警告说:“中国的增长正在改变很多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使它们从工业发展模式变成了初级产品出口模式。”

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也对拉美地区出口的去工业化过程感到担忧。该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拉美初级产品出口的增幅为2.6%,而21世纪的前十年,增幅为11.4%。中等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出口增幅则从16.3%下降到4.7%,高科技产品出口增幅从35%下降到3.8%。拉加经委会认为,这些数据反映了拉美出口的一种去工业化过程。

拉美去工业化过程有若干原因:首先,初级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价格的飙升;其次,中国出口拉美国家的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第三,拉美一些国家以抑制通胀为导向的货币政策造成本币汇率上升,降低了优势比较不明显的行业的竞争力。

在巴西,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与本币升值对本国去工业化的影响明显。巴西工业发展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巴西工业部门的“赤字”达212亿美元。自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巴西工业出口贸易结算就从盈余变成亏损,而且缺口越来越大。

经合组织的统计显示,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越高,受到的冲击越大。对巴西来说,高科技和中高科技含量的工业产品(飞机和汽车)的贸易逆差日渐攀升,而中低科技含量的工业产品贸易逆差则相对有限。只有低技术含量产品如粮食等,有着高额的顺差。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2001年巴西工业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62%,2010年下降到42%。初级产品出口则从24%上升到44%,半工业产品则维持在14%的水平。

在阿根廷,工业加工品出口与畜牧加工品出口的差距并不大,这主要得益于阿根廷汽车工业的出口,以及阿根廷本币升值不大。尽管如此,阿根廷工业加工品贸易的逆差也在不断提高。

与拉美相反,中国的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在不断上升。1990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只占总出口的5%,到2009年则提高到42%。中国的初级产品出口与拉美相比正经历一个相反的过程,1990年占总出口的23%,到2009年则下降到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