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官的心愿

来源: 2011-05-14 21:02:4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没有见过他,仅仅是在新浪网上看到很多人帮他为贫困的孩子筹集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发现了他,从他的博客里我认识了小村官,实名  李文江,祖籍南京,1985年1月23日出生于云南昆明马鹿塘村,2008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为云南省武定县万德乡胜德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新时代的翻版知青,带着一种责任选择服务基层,用全身心的爱浇灌着生活,敬畏着生命。

   下面是他写的文章:

朋友,伸出您的援助之手,把您的爱心送给这个特殊的群体。

  小李自2009年来到这个地方工作,当时刚从学校走出,各个方面都还很稚嫩,工作都是听“爷们”的摆布,必须做到百依百顺,天天在办公室里搞点文字材料,虽然文字功底不是很好,但做些应付式的材料,那些“爷们”还是比较满意。

原本小李很难有机会了解真实的大千世界面孔,在几次的下村过程中,小李不敢相信这些是事实,有一种切肤之痛,更有一种欲流无泪的感觉,当时的心情很不是滋味,让我感觉这个世界很寒冷,很冰窟。我真想奉献自己所能奉献的一起,但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这样的痛一直在小李心灵的最深处默默发痒,我琢磨、我思考、跟多的是在寻找。一次网络的邂逅,让我更本不敢相信,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大世界,还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我从此恋上网络,基本把自己全身心的精力放在我的博上,在渺茫的世界里搜寻着希望。小李知道在人世间好人总会相遇,好人总会平安,碰上了好多的爱心人士,并且得到他们无限的资助。

  这里的孩子和老人,更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扶,小李今天到村家访,运气还算不错,做了第一手资料,小李想一张照片可以说好多问题,下面是急需帮扶的孩子和老人,望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给予我们的帮扶。小李在此感谢,向您们致敬!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图片为一个在万德小学一年级学生和母亲合影。姓名:李宏亮,6周岁,母亲:杨绍芬,36周岁。全家共有4口人,一个多病的爷爷和一个59岁的奶奶,全家仅靠母亲一人劳作供养,全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每月需要120元生活资助。(望爱心人士给予李宏亮的结对帮扶)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图片为一个在万德小学四年级学生和母亲、奶奶合影。姓名:杨建芬,12周岁,母亲:凤光芬,32周岁,奶奶:李桂兰,68周岁,全家共有3口人,2010年父亲因病离世,全家仅靠母亲和奶奶劳作供养,全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每月需要120元生活资助。(望爱心人士给予杨建芬帮扶)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图片为两个在万德小学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和母亲、父亲、奶奶合影。姓名:杨志伟(前排左二),9周岁,姓名:张志祥(前排左三),14周岁,母亲:杨翠英,34周岁,父亲:杨玉成,39周岁,奶奶:杨晓花,71周岁,全家共有5口人,因奶奶和母亲多年多病,全家仅靠父亲劳作供养,全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每月每人需要120元生活资助。(望爱心人士给予杨志伟和杨志祥帮扶)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图片为两个在万德小学六年级学生和母亲合影。姓名:李红梅(右一),14周岁,姓名:李红荣(前左一)13周岁,母亲:李翠英,45周岁,全家共有3口人,父亲多年前病世,全家仅靠母亲劳作供养,无其它经济来源,全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每月每人需要120元生活资助。(望爱心人士给予李红梅和李红荣帮扶)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图片为一个在万德小学二年级学生和母亲、父亲合影。姓名:凤建平,9周岁,母亲:李从英,34周岁,父亲:凤光银,39周岁,全家靠父亲、母亲劳作供养,全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每月需要120元生活资助。(望爱心人士给予凤建平帮扶)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图为一位86岁的李期麻老人,老人现在与47岁的一个残疾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很是贫苦,全年仅靠民政低保供养,多病的儿子还得老人照料,小李很想帮助老人,但力量有限,老人每月需要80元生活资助。望爱心人士给予关注。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图为一位69岁的李保胜老人,老人多年来一人生活,有一个女儿远嫁,平日经常带病,生活贫苦,全年靠民政低保供养,老人每月需要80元生活资助。望爱心人士给予关注和帮助。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姓名:李奇,男,1988年,23岁。出生在胜德村旧村村民小组,从小就得到小儿麻痹症,常年无法正常活动,靠家里供养,但家庭的极其贫困,很难承担所需费用,望有心的姐姐、哥哥给予关注。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爱心人士捐来的衣服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一个老人的居所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
  李玉虹,性别,女,彝族,1988年10月13日在万德乡胜德村委会以潘德老村村民小组降生,身份证号码:53232919881013212x,父亲李继康,现在外打工,常年疾病缠身,生计难以保障,母亲早年去世(小李也就没有多过问关于她母亲的事包括姓名),现在与78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平日的生活紧紧考低保和临时救助保障。

http://blog.sina.com.cn/u/1802453270  这是小村官在新浪的博客
尊敬的爱心人士

博友们您们好:

  把您们孩子用了的衣物、文具、书籍、书包等寄来给我们山区孩子,如果你们寄东西来,请写明您们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您们寄东西的话就用平邮,不然费用很贵。我会在博客上一一做统计公布,结对帮扶的就直接和我联系,结对帮扶一年生活费在1000---1200元左右。 

   120元,一个贫困山区学生通过两天三顿饭的方式用它支撑一个月的生活开支,但相对于城市的学生,买一双球鞋就几百块,并且从小学开始已经配备手机、MP3MP4等,一个月的零用钱从几十到几百块,所花的钱是120元的一倍,两倍,三倍……。”

 我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能做的事情不多,不管最后能有多少山区贫困学生因为我们的努力接受资助完成学业,我都会尽可能让我的博客继续下去。”我知道这条路也许很艰难,会有许多人会不了解,也会有许多人在怀疑,甚至有更多的人会讥笑我,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将贫困山区的孩子这种状况在网上发布,本意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从而引起更多人对山区教育的关注,因为山区教育需要更多人长期地关注。在此我谢谢所有关注、关心和帮助山区孩子的爱心人士。

邮汇地址:

地址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万德乡胜德村委会李文江 

邮编651611

电话:15125929639 

Q Q:471497364

银行汇款:

开户行:工行临沧分行西大街分理处

户 :李文江

卡 6222309132017900



这是一个因区域差距而造就的特殊群体,这是一个因多年思想固化而封闭自守的特殊群体,这是一个因太多的缺陷而无法自我改变的特殊群体,这更是一个特别需要社会各界关爱和扶助的特殊群体。

近半年来,多少爱心人士特有的情感,默默地把全部心血和汗水奉献给了这个特殊的群体,用博大的爱心为他们解决很多生活困难,让他们感恩于社会,生活的理念在逐渐转变。
   半年来,这个也许曾经被遗忘的小山村暖了起来,好多家境我任怎么挖空心思也无法用语言可以诠释,那样的语言在我生活的辞海里没有储存过。这几年人们的生活已经好起来了,可能曾经都已经忘记了五七八的艰苦生活,可以说有多少人有过长征的体会,有多少人敢想如今还在居住茅草屋,没有通电,与外世没有接触的一个群体。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王贵与安娜'让我回忆起
  • 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 我见到的吉普赛女郎
  • 爱情的故事
  • 旅游病在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