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锦涛时代

来源: Sic-semper-tryannis 2011-04-18 16:18:2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394 bytes)

别了,锦涛时代

北京街头漫游士

何为“锦涛时代”?

“锦涛时代”就是披着“和谐”外衣,实则腐败泛滥、民怨沸腾、贫富悬殊、官民对立的时代。

“锦涛时代”就是透支未来中国、换取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时代。

“锦涛时代”就是无情打压批评中共一党专制、要求实行宪政转型的自由派知识分子,重判刘晓波的时代。

“锦涛时代”就是拒不调查“六四”真相,极端害怕“街头政治”、被“80后”的散步游戏吓成“惊弓之鸟”的时代。

“锦涛时代”就是前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毛泽东曾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1991年“十月革命”纪念日前夕,叶利钦颁布“禁共令”,两千万苏共党员没有一人站出来组织抗议,捍卫苏共,只有被苏共开除过党籍的“持不同政见者”麦德维杰夫 作为人民代表挺身而出抨击叶利钦的做法。麦氏在一本书中回顾,那一天有上万民众把苏共中央大厦团团围住,但不是去捍卫苏共,而是朝逃离大厦的苏共高官啐唾沫。麦氏感叹道:苏共被人民唾弃了!

现俄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在总结苏共垮台教训时说:

苏共特别是在赫鲁晓夫之后,大量发展党员,党员数目增加到两千万。党员人数越多,党的各项决议就越是和政府的决议交错在一起,以致不可分割了。党越来越变成一个垄断性组织,越来越脱离群众。党把一切权力,干部选择与提拔的权力,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垄断在自己手里。

政治斗争需要对手。只有存在竞争对手,党才能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力量。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再讲过的,垄断永远是腐败的基础。在研究苏共解体问题时,意识形态、腐败、贪污都有关系,但是主要的原因在于党的垄断和实行联邦制。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一个新的社会正在形成。现在有了因特网,新闻检查就不可能了。过去,可以把一条信息锁住一定范围内,现在就不可能了。我们的党或者毁灭,或者走向新生之路,使党走上新生之路,是所有老一代共产党人和新一代共产党人共同的战略任务。
共产党人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而不要用脑门去撞大树。如果只靠消灭的办法去对付持不同政见者,那就返回到了封建时代。
(引自《忧郁的俄罗斯在反思》,文甘君著)

自从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中共当局就如临大敌,加强了对国内“持不同政见者”的监控,企图将“动乱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但是,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活跃在网络上的“80后”弄潮儿,乘着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第四波民主浪潮”,在因特网上“自组织”起来,玩起了“街头漫步”游戏,我将它称为“Facebook革命”。

2008 年1月4日,哥伦比亚一个叫莫拉莱斯的“白领”青年,出于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劫持人质的气愤,在Facebook上建了一个“反对 FARC的一百万个声音”群组,第二天就拥有了四千名组员,第三天有人提议举行一次游行,于是莫拉莱斯决定在群组成立一个月的纪念日—2月4日发起一次 “反对FARC”全国大游行。

2月4日,哥伦比亚有近百个城市一千万人参与了反对FARC的游行,全球各国也有近二百万人参与此项游行,莫拉莱斯事后说,Facebook就是我们的报纸、司令部、实验室。

2011年2月,中国的“莫拉莱斯”们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始了“漫步”游行,中共当局惊恐万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青年是怎样被“西方敌对势力”煽动到街头的?

其实,哪里有什么“西方敌对势力”的煽动?哪里有什么“别有用心的人”教唆?这完全是对“80后”青年智慧的低估!

也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

Facebook时代已经来临,生存于网络社会的“新新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不愿生活在“天鹅绒监狱”,他们要通过“天鹅绒革命”来争取自由!“岂能因声音微小而不呐喊!”这正是他们的心声!!

他们不会搞利比亚那种人民起义,他们只是众志成城地让“街头漫步”这颗“子弹”飞起来,不是只飞一会儿,而是持续地飞,一直飞到击中一党专制的命门,迎来中国的自由民主的春天!

别了,锦涛时代!

欢迎,“新新中国人”们!!

写于2011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22周年之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