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业将不会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

中国发生了居民对盐的抢购,目前北京各种超市的盐被抢购一空。开始是抢购盐,后来连酱油和调料也开始抢购了。抢购的主要起因是由于人们对日本核泄漏的恐慌。当然,也不能排除商家趁火打劫的因素。目前最流行的两中说法是:1)碘盐能够防核污染物的辐射。2)冷却福岛核电站的海水最终还是要回到海上,人们担心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中国以后晒制的盐可能会受到污染。政府目前回应主要是向居民保证盐的储存量和供应量是充足的,意思是抢购没有意义,囤积也无财可发。此外,中国媒体还请了核专家说明了碘盐对放射性物质并无防护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抢购并没有结束,主要原因是人们仍在怀疑日本核泄漏对中国盐业是有影响的。心中的顾虑并没有消除,对今后所产盐的质量仍然放心不下,当然也就还有人去排队买盐。迟早,中国政府也需要从中国海洋环境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本人愿意在此有个说明是有另一种想法。因为我相信上这个网的人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如果搞出个什么从美国往中国寄盐之类的事情,那就有点冒傻气了。

大洋上层的洋流是风推动的。在强劲的信风推动下强北赤道洋流流向大洋的西边界,并在西边界的强迫下产生了向北的洋流。注意西边界不一定是真正的陆地,可以是浅海和大陆架。而这支向北的洋流是暖洋流,并且通常在西边界成为一支流速较大,这就是所谓的西边界洋流强化。太平洋和黑潮和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流都是强化的西边界洋流,最大流速可以达到1米/秒左右。对于西边界洋流的强化有很多解释,比较通俗的解释是所谓的绝对涡度守恒原理。在地球上,海洋和大气的大尺度运动通常满足绝对涡度守恒,而绝对涡度是牵连涡度(地转涡度)和相对涡度之和。洋流在向北运动的时候地转涡度会增加。为了抵消地转涡度的增加,洋流自身产生了急流,并且通过海流的切变效应产生了与地转涡度相反的相对涡度,以基本满足大尺度洋流的绝对涡度守恒。直到北纬40度以北,才会在西风气流的推动下由西流向大洋。比如太平洋黑潮,这支洋流在菲律宾东北形成,尔后沿着大陆架在台湾以东和琉球与大陆架之间一直向北,在日本那边,也就是日本和琉球之间的吐喀拉海峡,其主流转向东北方向,并逐渐转向东回到大洋。

日本核泄漏去在日本的北部,如果核泄漏引起的核污染物飘到大洋上就进入所谓的清潮区域。清潮是一支冷洋流,是主流在白令海、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以东,是由北向南,是一支流速较低的冷洋流。日本东方的北太平洋海域,清潮逐渐消失在大洋上。

发生核泄漏的日本福岛地区位于日本的东北部。进入海水的核污染物最终将进入清潮区向东移动。从洋流和扩散的角度看,这些核污染物掉头向西是不可能的。至于越过黑潮主流进而向西,逆流而上,影响到中国沿海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大家不必恐慌,由于老天赐给了中国占有上风上水的优势,日本的核污染物对中国的影响甚小,中国的制盐工业也不会因为日本那边出了个核泄漏事故而受影响。今后产地在中国沿海的盐质量也不可能因为日本的核泄漏而变化。美国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反而是要小心了,除非污染物完全被稀释,到了美国的太平洋岛屿和美国西海岸其产生的辐射剂量可以忽略不计,否则,这些地区的海产品和演员可能受到影响。

现在比较令人不安的是今后的海产品是不是会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我认为日本核泄漏对中国东海和黄海大陆架区域的海洋养殖业没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罐箱养殖的鲍鱼和围网养殖的黄鱼。对于野生鱼类则要考虑其活动习性,如果某种鱼类有到日本以东大洋区域活动又有回到大陆架产卵的习性,那就要检查其辐射量。不过在我的印象中,中国黄渤海和东海所产的虾类、鲳鱼、刀鱼、鲑鱼和带鱼都没有这类习惯。在日本和泄露发生之后,其受到核污染物沾染的可能性也不足为虑。对于那种游得很快而且活动范围比较大的鱼就吃不准了,对深海鱼也说不清楚。潮汐和黑潮的流速对这些鱼类的活动基本不是限制条件,所以,我现在有点怀疑那个最爱大吃金枪鱼的民族可能毁了太平洋的部分金枪鱼资源,夏威夷的渔民也会受损失。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