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十年

来源: saaqvolvo 2011-03-06 00:47:4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54 bytes)
那十年

我第一次到上海,杭州,宁波是在1980年,最上一次是在1993年,一晃18年过去了,很想念或者线路两旁的水塘,水塘里成群的鸭子,成排的砖房,和专访后墙上粗糙的广告。
 
而如今这一切几乎都看不见了,虽然多了很多整齐的高楼和成片的工厂,但已经全然没有了江南水乡的味道。
沿线的村庄,更显一派萧条,沿途残破的小站上,也没有了成群的肩扛手抬的乡亲们。三十年过去,城乡的差距竟然拉开了几个量级。
 
成片成片的农田被征用,盖房修路,我不禁好生纳罕:我们吃些什么呢?大批大批的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我不禁好生纳罕:他们靠什么来营生呢?
 
这次不长的旅行和家中的一些旧物,勾起了我对那十年的一些仔细的回忆,那十年的歌声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不是做作的,“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然而,当我在昨天问道一个非常倔强的认为什么都是中国好的老人:“如果给他选择,是喜欢二十多年前的宁波,还是现在的宁波?”的时候,他竟然无言了。同样的,我没有见过八十年代的湛江,但我也喜欢八九十年代的湛江,而不是最近十年的。
 
那十年,我们的小城市的市中心有一个群众艺术馆。每逢新年和春节,群艺馆里会开一个谜语会,不但免费参加还有小奖品。
那个时候,我们不会想这些活动是谁出钱,猜谜和发奖有没有作弊。
这个群艺馆最有名的事件,是在八十年代的中期,疯狂上映《射雕英雄传》和《警花出更》的录像,吸引观众无数。
 
那十年,我们的小城市里有一个图书馆,忘记是不是免费了,但是记得里面可以看到一些中央智囊和经济学者关于中国如何发展的争论的文章。
 
那十年,我们的小城市里有一个少年宫。这个少年宫一直苟延残喘竟然度过了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
终于在不久前,在蠢得不如猪的政府官员和想到钱就像吸血僵尸见到血的奸商的共同努力下,少年宫解体,地皮被卖,现在空置在那里等着“升值”。
 
那十年,我们的小城市里最好的中学在市中心位置,从这个城市走进北大清华的几乎全部出自这座百年老校。
那时,归国华侨会来学校给师生们言传“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
那时,停靠港口的外国船员会结队来和学校的足球队做友谊比赛。
那时,每学期一度的运动会是全体学生的节日。
令我无比震惊的是,这样一所学校的命运竟然还比不上我们的少年宫!刚刚进入九十年代,我们喜爱的大操场就被卖掉盖房了。而这只是这个学校的悲惨命运的开始。大约十年之后,在蠢得不如猪的政府官员和想到钱就像吸血僵尸见到血的奸商的共同努力下,整个学校搬出了市区!搬到了连公交车都不同的地方!我也不难想象,就此一搬,市教育局和学校的老师,怕是各个都成了百万富翁!
 
那十年,大榭岛上只有农户,军营,和轮渡码头。当地的农民会在路边摆卖杨梅。
在蠢得不如猪都侮辱了猪的政府官员和想到钱就像吸血僵尸见到血的台湾大陆两岸奸商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东海舰队的军事基地旁边建起了“现代化”的经济开发区!
 
那十年,我们还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上学是要交学费的,每年的学费大约是我父母的工资补贴的一千分之一。
那时,我绝不曾有一次,也绝想不到给老师送礼。
那时,老师也鲜有补课之说,即使有也绝不曾有一次,也绝想不到要收费。
那十年,书店里的儿童书籍的售价大约是一毛钱,两毛钱一本。我甚至可以买下所有我喜欢的儿童书籍。
现在儿童书籍多了,连四大名著都可以出十几个儿童版。但是,我有个侄儿却经常拿着从老师那里买的儿童读物,回家就说:“这个可以直接扔掉啦!”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那十年
  • 那十年-2 视书籍如粪土的深圳人
  • 冬天里卖房子买房子搬家,还真不容易!
  • Orhan Pamuk, Istanbul,你知道的与不知道的土耳其
  • 旧书新读 - Jacobs,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