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老话: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为什么英雄的出处莫问?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就存在士族与庶族之争,门第观念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元思维,尽管有“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因人废言”等主张来稀释这一思维的负面作用,但拦不住人们要去问英雄的出处。 现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真是一个不问英雄出处的时代,唐骏就没必要在学历上造假,方舟子学历打假也进行不下去(他最近又在质疑中国农业大学某副校长的学历)。给自己造假,是一个道德问题。给别人造假,就可能是一个得道问题。最近有一本《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的书,告诉了大家华彦钧的出处:他吃喝嫖赌抽,因嫖娼毁了眼睛;“早饭吃不吃无所谓,起来后就吃茶、吃鸦片”,烟瘾发作时,“鸦片枪里的灰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如果从侧面看,就会发现墨镜后面的眼窝深陷,看不见眼珠,整个头部像一个骷髅。而且阿炳的牙齿粗大、发黄,确实有点怕人”,成年后梅毒和鸦片又勒住了他的咽喉。可是这样一介草根艺人,在严寄洲1979年执导的电影《二泉映月》中统统不见了,代之以一个抗暴英雄、忠诚妻子的阿炳。 别忙着指责编导的造假,他这不过是迎合社会观念的“习以为常”之举:把阿炳的出处与阿炳的艺术成就之间的落差弄小一点,大家对《二泉映月》的感觉不就会更纯美一些么?司马迁还说蛟龙伏在刘妈妈身上,刘妈妈就此生下了刘邦哩!这样大家就不会去追究亭长能不能当皇帝的问题了。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能毫无心理障碍地接受一个“黄、赌、赌”兼备的人谱写的如泣如诉的旋律么? 编导在塑造阿炳,我们在塑造编导,文化在塑造我们。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我们完全能接受因嫖娼毁了耳朵的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