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国成为新的世界银行
2011-02-25
新加坡《联合单报》2月24日文章 原题:中国成为新的世界银行?(作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访问教授特雷斯塔·克鲁兹一德·罗萨里奥该学院研究助理王润飞)
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你都能发现中国人的身影,或者更准确地说,发现中国资金的身影。这得特别感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负责所有中国海外资金项目的两大机构,它们正在全世界掀起阵阵涟漪。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08 2010年间中国对外贷款金额比世界银行援助金额多约100亿美元。至2010年年尾,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触角已经延伸到超过90个国家,总贷款额达1413亿美元。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正在塑造世界发展援助的新局面?一句话,没错!
看看这些例子:中国对赞比亚丰富的铜矿和煤矿储藏的投资占了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7%。在沙特阿拉伯,国营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将缓解每年麦加朝圣期间的交通压力。甚至有传言说中国计划在北极地区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以促进那里的贸易活动。
在柬埔寨,中国所提供的援助金额于2009年达到2.6亿美元,使它取代日本成为对该国最大的援助国,也令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相形见绌。去年,中国同柬埔寨签署了16项双边协议。资助的范围也极为广泛,包括灌溉水渠和军队的制服等。
独特援助模式彰显软实力
这些受资助国政府据说都对中国的援助方式感到满意。首先,中国的“技术援助”配套里并不包含昂贵的顾问费用,这一点恰恰是许多援助机构饱受诟病的地方。其次,中国的援助并不要求项目开工前的“代表团”访问——一帮从援助机构总部远道而来的官员大驾光临,当地官员只好放下日常事务陪他们四处参观贫困状况,安排一场所谓的“开发之旅”。第三,中国的援助在较少繁文缛节的情况下快速进行,没有冗长的谈判和堆积如山的项目文件,即被许多学者和项目执行者讥为“支票外交”的做法。最后,中国提供的援助也没有必须遵照环境保护措 或社区参与等限制条件,历尽艰辛的“利益相关者”咨询过程—一比如世界银行资助的老挝南屯2水电站工程就耗费了近10年时间来咨询——在中国的援助项目中根本就不需要。
中国独特的援助模式是“软实力”战略的主要支柱之一。除了提供低利率和优惠贷款,这种模式还向全世界输出了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
随着经济关系的深化,文化联系也进一步发展。孔子学院在斯里兰卡和尼日利亚等地迅速出现以推广汉语。除了这些语言项目,还有中国杂技团的定期巡演。
外界对中援欢迎大于恐惧
但与此同时,外界对这些看似善意的贷款行为也开始感到担忧。中国的资助往往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尤其是石油和矿产。环保分子担心如果这些贷款不附带更严格的“绿色”条款,不受节制的开发将导致资源枯竭。
此外,中国的援助配套通常会采用自己的技术和劳工,这意味着受援地区的居民只能得到有限的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
对信息披露和透明机制的要求也一再被强调。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属的发展援助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发布成员国全球援助资金流向的年度报告。此外,也没有一个像2005年《巴黎有效援助宣言》所呼吁的统筹性机制,以确保中国的援助能和受援国家的发展战略步调一致,或者建立一个与其他双边或多边援助方进行协调的论坛。对中国的援助开始变得独断专行的担忧已口益增加。
中国正崛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发展援助参与者,类似的关注因此将不断增多。但总的来说,世界对中国的援助还是欢迎大于恐惧的。
那些致力于推动平等和包容性发展的人,希望中国的援助成为一个统一国际援助者体系的组成部分。这需要公平和公开的规则、共同的责任机制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中国的积极参与。
在一个因大多数发展援助计划对缓解区域性贫困成效有限而感到疲惫的世界,中国在世界各地日益扩大的角色为重建全球经济援助和资助的结构提供了许多机会。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制定一个计划,而中国必须参与这个计划的制定。
新媒:中国成为新的世界银行
所有跟帖:
•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触角已经延伸到超过90个国家,总贷款额达1413亿美元。
-rouserrun-
♂
(0 bytes)
()
02/25/2011 postreply
14:57:10
•
中国的援助配套通常会采用自己的技术和劳工
-rouserrun-
♂
(0 bytes)
()
02/25/2011 postreply
14:58:47
•
你大概还没有去过中国大陆吧?有钱的话还是去一次吧,如果你能的话。
-Luckyd-
♂
(0 bytes)
()
02/25/2011 postreply
21:18:11
•
世界对中国的援助欢迎大于恐惧。
-rouserrun-
♂
(0 bytes)
()
02/25/2011 postreply
15: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