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美中两国关注什么?

来源:北京《经济观察报》   

这将是一场吸引全球关注目光的首脑峰会。1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将对美国展开正式国事访问,迎接他的是白宫南草坪21响礼炮,椭圆型办公室火炉边的一把躺椅,和玫瑰园中世界媒体的闪光镜头。

北京《经济观察报》报道,但在两位领导人微笑握手的背后是中美关系在2010年的曲折发展。从对台军售到南海争端再到半岛危机,从人民币汇率到贸易摩擦再到知识产权与政府采购,双边在经济与战略领域均面临了巨大挑战。 年末平静下来的半岛局势营造了适时的会谈气氛。按照惯例,中国访问之前继续在关键议题上示好,美国则加紧在国内公众前展现强硬。

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收6.5896,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虽然没有正式公布,胡锦涛主席出访的“史上最大的代表团”的背后想必也是相当有诚意的大额订单。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表演讲时称,中国仍然紧密管理汇率水平,限制资本流动,这使得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他并称,只要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做出让步,美国愿让中国购进更多美国高科技产品,享受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市场经济待遇。

认知差异

在最近的一次双边军事交流当中,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试图说服他的美国朋友盖茨不用担心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但戏剧性曝光的中国第四代战机也许仍然使他相信,中国开始有能力挑战美国军力。

当然,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反映在民众身上则更显有趣。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在美国民众当中的调查结果,有47%的民众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只有31%的人认为,美国还是全球经济老大。而中国《环球时报》的调查结果则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

一个势弱的美国与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当双方的国内经济都面临严峻挑战时,都似乎怀着戒备的眼光观察着彼此,这个世界也因此展现出不同的格局。

美国欧亚集团总裁IanBrem-mer博士表示,世界正在进入一个G0阶段,这意味着各国更关注国内的经济议题,没有国家愿意承担领导力的角色,国际社会很难就经济、贸易、气候变化等议题达成共识。虽然中美关系是这一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是当国内经济问题成为双方政府的主要关切时,冲突不可避免。

“对于美国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更加严重,面临着近10%的失业率,汇率、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将继续成为困扰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次访问就得到解决。”IanBremmer说。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DouglasPaal表示,虽然目前中美关系各方面看起来还不错,但也许最困难的是这种趋势能否在中美首脑会晤之后得以幸存。

“这两年间中美领导人见过七次了,但是这次国事访问并不比以往那样具有功能性,而是一场更具有全局、长远和战略意味的再定位之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对本报说,“中国要保证不要挑战美国的战略地位,美国也要不去有意地围堵、遏制、封杀中国。”

“双方都必须进行选择,是继续合作还是走向对抗,”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对本报表示,“中美2011年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中美在两国关系发展方向上做出错误的选择。其中任何一方选择错了,就会完全改变今后的世界权力格局。”

半岛变数

当然,随着美国将战略重心渐渐从中东转向亚洲,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成为了2010年中美关系最精彩故事的中心舞台。虽然2010年初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使得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更加巩固,但是南海的岛屿主权争端仍然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201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区域安全对话表示,协助“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是美国国家利益所在”。当年8月11日,美国与越南历史上首次海上联合演练在南海展开,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紧张局势达到高潮。

王逸舟认为,中国应首先着力稳定周边形势。“周边就成为中国的力量之基,而不是麻烦之源”,而郑永年建议,中国应该尝试接受在多边框架内与东盟国家进行岛屿争端的谈判,“多边不见得能解决问题,但是最起码可以控制局势发展。”

不过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反应过于激烈。IanBremmer表示,由于贸易、投资、市场等以及华人在当地商圈当中的影响力,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将会继续发展。

“我不认为美国的出现将会损害中国在该地区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军事扩张和给很多邻居带来的不安可能鼓励这些国家加强与华盛顿的军事联系,这种趋势也将继续。”

不过贯穿2010年整年的亚洲最大事件仍然是半岛危机。天安舰事件与延坪岛炮击后,半岛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大国的角力场。

IanBremmer认为,半岛问题是中美关系在2011年最大的一个变数。对于华盛顿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朝鲜的行为。半岛最大的风险就是朝鲜在政权的交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中国与美国似乎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应急的协调机制。

对于这场危机的未来,Ian认为,美国希望中国能够公开支持其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在伊核问题上,美国已经建立起各国之间较强的制裁协调体系,美国希望在韩核问题上也能达成类似的国际合作。如果这一目标不能实现,中美之间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摩擦,韩国与日本也将卷入其中。

在王逸舟看来,六方会谈或类似机制依然是一个解决的方式。“六方会谈在形式、主题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充实和调整,现在阶段可以就军事紧张局面的缓释先谈起来,今后也可以变成一个常设机制,半岛不会燃起大火,小麻烦总会有的。中美的定位保持一个相向而行,半岛不会全面对抗。”王逸舟说。

“不平衡”之战

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相平行的是中美在经济领域当中的纷争。在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大结论之下,中美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逻辑,而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成为争论焦点。

这场争论在2010年 9月29日达到顶峰。美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目前该法案尚未在参院审议。

IanBremmer并不相信,这个提案能够真正变成法律。“我不相信以共和党为多数的众院有兴趣将该法案在负责协调两院立场的委员会通过。参议院可能对这个提案更感兴趣,但还需要几个星期来判断该法案对于金融与银行业委员会在利益上有多大的影响。”

“这个法案起码在今年不会在共和党占多数的众院当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另外,奥巴马总统暗地里也反对这项立法。”IanBremmer说。

在国际多边场合,人民币汇率也成为了发达国家与一部分新兴市场的攻击对象。这一斗争焦点在2010年下半年出现了转移,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G20首尔峰会用19:1的立场证明了世界对于美国的不满。但随着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分析普遍预测美联储不会祭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汇率问题或又将成为2011年国际会谈当中讨论的焦点。

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很早就给中国提了一个醒。他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巴西正在准备预防本国货币雷亚尔进一步升值的新措施,并将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提出汇率操纵的问题。印度、阿根廷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对汇率和贸易问题格外敏感。

但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2011年末又可能出现转移。

“2011年上半年应该能看到第二轮量化宽松按照计划执行完毕,年末和2012年上半年,美国可能收紧货币政策,由此可能会带动资本流动大部分的逆转,这样的话可能产生的结果就是,一些危机之前表现得比较好的新兴市场国家会陷入困境。”梅说。

另外,进入2011年,美国最近一直力邀日本加入TPP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有人担心会在经济方面也对中国形成一个合围之势。但郑永年对本报表示,TPP形成的是经济上的竞争,在这方面,中国在亚洲是有优势的。如果美国的竞争跟中国停留在经济的跑道上,中国根本就不用怕,最怕的就是美国想把中国拉入军事的跑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