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中国历年水泥年产量统计表》的几点补充说明
《中国历年水泥年产量统计表》的数据来源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其中1966-1969年的数据,我一直搜索不到,只能以1965年和1970年的数据为基础,按等比级数推算得之。
水泥的制造方法很多,主要有:立窑、湿法、新式干法、。。。等
其中“立窑”虽然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是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水泥工业的主力,在国外,已开发国家早已摒弃不用,发展中国家也不屑一顾,在中国之所以独获青睬,只是因为其设厂成本低,虽然能耗高、污染高、质量次,但是各种建设都急需水泥,也就在所不计了,目前全世界99%以上的立窑水泥工厂在中国。
“湿法”在1970年以前一直是最“先进”的方法,其生产出来的水泥质量虽然高,但是设厂成本高,能耗也高,1970年以后,就逐渐被“新式干法”所取代。
“新式干法”虽然设厂成本比“立窑”高,但是比“湿法”低得多,而且质量和“湿法”一样好,能耗、污染却低得多,1970年以来,全世界新建造的水泥工厂,不论是已开发国家,还是新兴发展中国家,都是以“新式干法”为首选。
在中国,1957年以前的水泥工业,基本没有小厂,大都是“湿法”大厂,1958年以后,“立窑”小水泥开始大行其道,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其生产量占总生产量的百分比,从1958年的不到3%,一直升到1986年的80%,这个百分之八十的生产比率,一直维持了15年,到2000年,才开始回落。
严格的说,“立窑”水泥的生产技术,在文革时就已经比大跃进时,有所改进,改革开放后,又比文革时,有所改进,不过再怎么改进,还是改不了其落后的本质,终究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新式干法”的水泥工厂,在七零年代中期,从国外引进,就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好不容易在2000年以后,在水泥总生产量所占的百分比,才开始稳步上升,估计要到2020年才可以全面淘汰“立窑”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