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期选举中失利的奥巴马并没有在轰轰烈烈的「亚洲之行」中寻获安慰和自信,不但「封杀」中国的「统一战线」没有确立起来,反使美国陷入被「围剿」的困境。
在中期选举中失利的奥巴马并没有在轰轰烈烈的「亚洲之行」中寻获安慰和自信,无论从多边,还是从双边的角度来评判,奥巴马此行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但「封杀」中国的「统一战线」没有确立起来,反使美国陷入被「围剿」的困境。反观此次「亚洲之行」,奥巴马至少应该明白,「中国牌」无助於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美国要想如愿实施其「领导亚洲」的梦想,恐怕要对政策的基础作出重大调整。
一切都源於美国「过於自信」。既然各国都抱怨中国的现实威胁,都希望美国能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那麽美国振臂一呼,便会应者云集。况且,美国又有奥巴马世界级政治明星的耀眼光环,在亚洲打造一辆利益战车似乎唾手可得。但美国确实高估了自己,奥巴马的「亚洲之行」处处不顺,终於令美国认识到「领导亚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对来説,奥巴马对印度和印尼的访问心情还算轻松。但两国在与美「结盟」问题均态度谨慎,印度期望通过美国提高自身地位,但未必甘愿充当美遏制中国的「支柱」,印尼希望通过美国支援加强其在东盟的地位,但与美的亲近也保持分寸,更不愿在美的压力下登上其反华战车,其「穆斯林新政」不过是继「开罗演讲」後开出的第二张「空头支票」。
在韩国和日本,奥巴马可谓是空手而归。美国人十分期待的「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流産,G20、APEC峰会,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呼吁无人响应,自己反陷入各国的「围攻」,美国开动印钞机转嫁危机的做法受到激烈抨击,奥巴马十分尴尬。在所有的多边和双边场合,美国除了重复原有的观点立场外,几乎毫无建树,连美国人自己都感到很没面子,认为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正飞速下滑,奥巴马的「明星效应」也已一去不复返。
众所周知,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绝不是一次普通访问,它是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环节。但奥巴马是以美国自身利益「推销员」的身份而来,对夥伴「给少取多」,对亚洲各国采取分而治之的对抗思维,失败已是早已注定。
从二○○九年七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宣布美国要「重返亚洲」以来,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一路高歌,已进入实施阶段。认真分析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不难看出其以下特点∶一是以渲染和防范「中国威胁」为出发点;二是在强化「军事介入」为核心;三是在加强美日、美韩传统同盟关系的同时,把更多新夥伴拉到自己的战车上。美国近期在亚洲地区采取的所有动作都是围绕以上重点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