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穷人的命:政府须提升乡镇医院等级!!!

在广袤的农村,生活着大多数中国人,而在这些大多数中国人中,大多数穷人就位居于此。这一庞大的群体,因经济的不宽裕,如需住院治病,一般都会就近选择当地乡镇医院。

之所以选在当地,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医药费低廉,家属照顾病人方便,出入院距家不远,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最高。

由于乡镇医院硬件设施的落后与欠缺,药品的短缺,医疗中、高级人才的稀缺,尽管有的疾病,在乡镇医院处置不了。但是,因为穷困,许多病人还是不敢去路程更远、药费更高的县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医院治病。

由于乡镇医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一般,只能处置一般的常见病,高难度疾病根本无从下手。更有甚者,一般的乡镇医院没有CT等高科技设备,就连肾功能、肝功能等检验项目也没有。于是,盲人摸象的闹剧常会发生,尽管知道患者的老毛病,但有时还伴有并发症,如果不进行检验检查,就始终朝着一种疾病治疗,却忽略了新发生的病情。所以,常常,有的病人的死亡,并非老毛病导致,而是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引起的。而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又是因医疗条件极差与医生水平低下造成的。由此可以说,有的病人,并不是疾病害死的,而是医疗条件极差与医生处置不当造成的。

还有,在乡镇医院,许多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病种的药物欠缺,患者想用,却没有。还有,对不同的病人个体,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因个体差异和身体的复杂因素,哪些药物该用,哪些药物不该用,没有人去监督,一切都是医生在决定。如果遭遇不负责的或医术较差的医生,那后果将会怎样?对于一个基本没有会诊制度的乡镇医院,要是一个庸医接收病人,会不会使得一些患者死得不明不白?

乡镇医院的病房狭小,病床极少,厕所只有一个,卫生状况堪忧,再加医护人员的待遇极低,还有医护人员素质较低与医疗设备落后、欠缺的叠加,在乡镇医院看病的人,为何常常质问:为何治疗了几天,却没有任何效果?

总之,穷人只能在乡镇医院治病,就不能说,你没钱住什么院?而应提升乡镇医院的等级,软硬条件都应跟上。在大城市,三甲医院等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较多,之所以还人满为患,是因那里有可查清病情的检验设备,还有高素质的医护人员,还有整洁卫生的条件。于是,就导致目前的这种局面:大医院医生看不完的病人,而乡镇医院稀稀拉拉地住着一些无奈的病人。为了保命,许多穷人不惜血本,也要到城里的大医院。

如果乡镇医院的条件大大改善,医护人员素质和医院等级大大提高,农村的病人还会乘坐颠簸的客车进城吗?

医疗资源属公共资源,大城市的人较为集中,没错,应配置较多的医疗资源。但是,人口分散的农村,乡镇医院就该冷落吗?为什么不考虑给穷困的农村人方便的、高等级的医疗资源?在追求平等的进程中,农村人该不该享受较近、较好的医疗资源?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医疗改革,为何总会以失败告终?原因很简单,我们常常忽略了边缘化的、农村的贫困群体,总是把城里的高等级医院提升更高,却一直不大幅提升乡镇医院的等级。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疾病治疗,应重在预防,而不应发现哪里痛了就去查。因为,一旦查出疾病,就很难救治。因此,乡镇医院应承担起疾病预防的重任,但是,我们在疾病预防上的投入或福利有多大?就乡镇医院目前的条件,只能处置一般的小毛病,即使赋予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责任,也很难担此重任。

便民,这是许多人常常喊出的口号。但是,却有多少人在为不方便的病人创造方便?医疗制度改革,应重在基础,作为乡镇医院,更是基础之基础。我们不能再麻木不仁了,不能再执迷不悟了,乡镇医院该不该提升等级,去问问最底层的村民就知道了。卫生官员们,政府要员们,多去农村看看吧,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看是需要一套套不切实际的改革方案,还是需要切实的改善乡镇医院条件的行动?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