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高领导人任期制常态化
作者:蔡永飞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有两项事关中国未来5年发展大局的重大政治决策:一是在肯定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础上,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二是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这两项决策,前者是确定政治路线,后者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的决定因素——高层人事新老交替问题。作出了这两项决策,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政治运行发展的基本走向就较为明确了。
五中全会明确把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的主题,这是现阶段共产党领导合法性的关键所在,需要逐步终结“以官为本”、“以物为本” 的时代,扭转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是不够全面、不够协调、难以持续、缺乏统筹、兼顾不足的发展,不再过度强调强国、忽略富民,重物质、轻精神,拼资源环境、轻发展质量,让现代化不再仅以城市为中心。这样一来,科学发展必将成为为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最广大民众服务的发展,推动中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加快转型,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承诺和价值目标。
最近,由于“政改”成为舆论热门话题,不少学者盘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却鲜见提及关于最高领导人任期制的问题。事实上,经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努力,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任期制已确立,“终身制”问题不再成为困扰。如果说从江泽民到胡锦涛的新老交替已开始了最高领导人任期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那么,以习近平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为标志,从胡锦涛到习近平的新老交替平稳过渡的机制也已启动。
这个更替机制的开创者是邓小平,他把权力移交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平稳过渡,奠定了最高权力平稳过渡制度化的基础。而这个过渡方式形成为一种体制机制,江泽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十六届一中全会后会见记者时首次称,新一届领导班子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这一提法改变了“以……为核心”的提法,也改变了“以……为核心”的体制。从胡锦涛开始,最高领导人就不再是“核心”,而是有任期限制的“总书记”,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改变。可以说,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后关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提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从胡锦涛到习近平,都是先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班子和军委副主席的岗位上“见习”一段时间,“扶上马送一程”。这一体制机制,既让未来的最高领导人更稳健、谨慎地工作,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威信。而且,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江泽民到胡锦涛,都采取了党的领导权和军队领导权分两次交权的方式,这也是平稳过渡机制的关键环节。这样不但可以保证“以……为总书记”体制可以平稳运行,也保证了这个班子权威的理性化、党的领导制度的合法性。十七届五中全会启动习近平接班的程序机制,表明中共最高领导人任期制已实现常态化。
最高领导人任期制的确立,在许多国家都是民主制度建设的一个关键。在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今天,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极为繁重,最高领导权力的平稳有序交替尤为重要。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为这一制度的巩固、完善作出了贡献,必将使之成为中国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政治保障。
(作者供职于民革中央调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