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过去是不是封建主义?
中国的过去是不是封建主义?
中国“封建主义”,当然是与欧洲历史上封建主义截然不同。一些人因此十分反对用封建主义定义中国的过去。
问题是:什么是最好的术语,我们可以用它来定义中国的过去?
首先,马克思主义与当今由沙义德发起的所谓“反西方中心论”比较,仍具有更高的科学性。 马克思依据的是几千年东西方人类的历史,尤其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
至今,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没有那一派的理论可以超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韦伯的社会学,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
“不看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就可抹煞科学的社会理论,那只是笑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马克思出于政治目的,没有承认资本主义在长时间内有可能较好调和阶级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质上是来自对历史巨变的洞察:东方有可能产生工业革命吗?东方有可能像西方一样重视法制和人的思想自由吗?
中国人当然不太愿意承认:没有西方的影响中国永远不会有工业革命,中国会永远会在“封建”的怪圈中循环。
中国人应当有勇气面对几个事实:
第一,许多非洲和太平洋的原始部落,如果没有外来影响,可能会再原始一万年;
第二,清朝的文明程度,生产方式生产工具,与两千年前的汉朝,没有明显的区别;
第三,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也许是全人类唯一的一次巧合,就像中国高度灿烂的“封建”文明也许只是人类唯一的一次巧合。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家们当然知道封建主义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主要是指西欧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对东方农业社会的描述使用的是“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共产党和它的理论家们仍使用“封建主义”来描述旧中国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郡县制不能掩盖农业社会这一历史事实;
第二,郡县制不能掩盖“血缘”是中国旧社会的文化核心;
第三, 郡县制使中国农业社会大大地超越了欧洲中世纪文明,但人治仍然是旧社会的基本特色,尽管在开明的时代也有人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第四,郡县制并未带来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郡县制里看不到新社会新文明的曙光。
总之,中国共产党长期使用“封建社会”一词,表示了要同旧社会作彻底的决裂。
巴金的《家春秋》要同旧社会决裂,鲁迅的《狂人日记》,"整本书就是吃人二字“是对中国旧文化血的控诉。
中国文化和历史当然有其灿烂的方面,比如尊老爱幼,重视教育和智力,注意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较少种族歧视等等。
中国人的民族自信不应是盲目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面对历史和现今的事实。
中国人也不应当被别有用心的人误入歧途。
“不看地”的思维方法有点像是神经分裂, 一方面他说不要厚古薄今,另一方面他其实就想要中国当今的社会回到封建的“贵族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