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位于山东高密市火车站旁的凤城宾馆16日迎来山东各地的100余名二战劳工及劳工遗属。当日,他们代表二战期间被掳日本的上千名劳工在委托起诉授权书上签字,启动对日本三菱公司在华机构的民事诉讼,寻求公平合法的战后赔偿。
这是中国劳工首次在国内集体对日企业提起民事诉讼,同时首次实现了对日诉讼适用中国法律和由中国律师代理。闻讯而来的上百劳工及遗属挤满了宾馆二楼的小会议室,由6名劳工和遗属代表在民事起诉状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随后劳工代表将诉状递交给委托律师。
这份状告三菱商事(青岛)有限公司和烟台三菱水泥有限公司的起诉材料翌日将由受托的中国受害劳工法律援助团律师送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标志着近二十年间,中国劳工在日本通过法律途径向日本政府寻求赔偿未果之后,以日本企业为诉讼对象争取法律救济的努力正式启动。
60多年前,位于胶济铁路沿线的高密沦为日本企业掳夺中国劳工的重灾区之一,大量山东籍劳工被三菱材料公司从高密火车站装上闷罐火车沿胶济线至青岛,再被强掳到日本工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期间不少人受尽折磨。
三菱材料公司是二战期间众多奴役中国劳工的日本企业中的一个。资料显示,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日本正式投降,中国共有近4万名劳工被强行抓到日本做苦役,期间一些人受尽迫害,致约7000人死亡。此间,日本共有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点强掳和奴役了中国劳工。
签字仪式上,劳工与去世劳工遗属在民事起诉书中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公司赔偿包括原告代表人在内的受害劳工及遗属每人10万元人民币,依法判令被告向原告书面谢罪并深刻反省,全部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受托律师中国受害劳工法律援助团执行团长、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傅强说,在过去十几年的对日索赔诉讼斗争中,均是在日本国内提起的,其诉讼代理人也均由日本律师担当,按照国际法规则,中国律师一般只能作为辅助人坐在法庭的旁听席上,以此表示支持与助威。
傅强在签字仪式期间向新华社记者展示了已在日本公开的近4万名二战中国劳工的花名册复印件,作为见证那段历史的确凿证据。
“那是段痛苦的经历。在日本挖矿要下到井下3里深,每天早上6点下井,晚上6点才能出井,工作期间只给两个小窝窝头和橡子面饼。当时北海道天很冷,我只穿一件小褂和一条单裤。”1944年被三菱掳至北海道的劳工王子安告诉记者。
来自山东高密的劳工遗属代表陈宏说,他的爷爷被三菱公司掳至日本国内的一个煤矿,从事了2年繁重的劳役,爷爷的遗愿就是要为自己讨个公道,希望这次诉讼能够成功。
中国二战劳工首次国内集体起诉日本企业寻求赔偿
所有跟帖:
•
嗯,这是正解。希望能开个好头
-Deeper-
♂
(0 bytes)
()
09/17/2010 postreply
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