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国外的生活,是否回流是很多移民都会面临的问题,我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当初来的时候带有一种盲目,那现在就是需要反复思考和比较的时候,写下此文也是给自己一个理清思路的机会。
如果你是一个强者,这个问题或许不会考虑,因为你总那么强,在哪都能游刃有余。 如果你对中华文明没很深的感觉,又对西方文明很迷恋,那这也不是个问题,很好抉择。可是你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比普通人还弱点,在国外没啥好的工作,回国后的预期也不理想,这就不是一个很好抉择的问题;如果你对中华文明深深眷恋的话,这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所以我是站在弱者的角度和对中华文明热爱的角度,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其实最终牵绊你脚步的还是文化的问题,无论你有多强还是多弱。
我出国的这几年,经历了从开始的兴奋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到现在的平淡和消极。刚开始的一年是我最辛苦,最兴奋,最积极的一年,到现在我也没回到那个精神状态。辛苦是因为干的都是打工的活,比较累也不稳定还没多少钱;兴奋是因为一切对我都是陌生和新鲜;积极也是一直延续我从国内来时的状态。毕竟我的体格也不适合打工,再说这也不是出国的目的,后来换来换去,最后竟然到了能不去工作就不去工作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我原来的专业是电脑,可惜过来前一直没咋入门,来后也就放弃了,本着离了它肯定也死不了的想法。刚开始的两年感觉还好,每天就是上上网,同一个新闻文学城看一遍,*****也看一遍,主要是看后面的评论;和老婆打打游戏,网上麻将之类的来消磨时间。 时间长了就腻味了,因为生活不能总这样下去,因为生活必须有个目标(a goal). 如果有个很好的工作,我想自己肯定会开开心心每天8小时去工作的,绝不会象现在这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万一我们回流了,不想这么几年辛辛苦苦打工给别人做贡献(自私也好反正就是这么想的),再说也挣不了几个钱,回国换成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一直在涨)也没几个钱,还不如图个轻松。那现在就到了决定是否回流的时刻,回去又能干什么呢。因为逃避总不是办法。
1. 生存-这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必须来先比较一下2010年8月:
温哥华: 如果花一年的时间读个program,应该能找个3000加币左右的工作;老婆如果也去的话,两人加起来一月6000加币;如果都找普通的工作,两人一月4000加币; 当然工作性质就别挑了,仅是份工作,养家糊口;工作上的向上发展对我来说肯定没有,保住工作就是胜利。两人租套房子简简单单生活。 温哥华像样的房子也都80万加币以上了,买公寓就不如租了,所以买房几乎不想。
北京: 一切未知,理想的话大概估计我能找个月薪6000人民币的工作,我老婆也6000人民币,两人1万2rmb. 如果运气差点,两人8000RMB. 工作性质肯定要好的多,当个白领难度不是特别大。工作上的发展空间应该也是有的。 北京的房子在清河这么远的地方,买个70平米左右的,应该175万人民币左右。像样的房子不敢想。
以上看,在两个地方都能生存,压力都差不多,无非是工作好坏,房子好坏的问题。
2. 发展
在哪都得生存,只是物质方面的差距大小,不是很大的问题。我想发展才是重要的问题,从我踏出学校的校门那一刻起,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因为都是同时踏出校门,为啥过几年后每个人的发展差距都这么大。因为如果只是工作比较简单,但是谈到发展就必须是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这是我现在才体会到的问题(一个失败者的体会)。因为不管怎样,你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更何况你还是一个弱者。检查一下出国前我如何与人相处呢,其实我根本就没学会与人相处,那时年轻因而觉得自己清高;国家单位那种溜须拍马我不想做,人与人之间那种利用我不会也不想;与所有人都保持了距离;那种父母身上的世故也不想学;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是同学,是同事,认识就是朋友。我总是真心的对每一个认识的人,可是内心总是寂寞和孤独的,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朋友。我一直在反省,是不是自己有问题。现在我觉得弄明白了点,那是因为我们中华文化中在如何对待每个人的这个问题上出了问题,因为它从来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尊重(respect)每一个个人;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利用人作为工具(a mean)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更没有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如何平等的相处;相反的我们社会中比较普遍流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君君臣臣,草民,贱民,大人,潜规则,相轻相贱,“穷在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人寻”等等这些陈旧的规则;可怜的我们虽然受过正规的教育,可是还要投入这个染缸,美名其曰:成熟。 我想很多人像我一样,内心也很孤独。可惜人毕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除非“他是动物(beast)或上帝”(Aristotle的话) 我想很多人也都选择了自扫门前雪,过自己的小日子算了。我不由感叹于古人的“出淤泥而不染”,体会到什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惜我们今天所有的中国人都不能再忽视这个问题,因为它将深深影响我们每一个华人的生活。小到我自己面临是否回流再加入到国内的滚滚红尘中去,还是象断了线的风筝在外飘呀飘。令我犹豫不前的不是艰辛的生活,而是人文环境:因为在国外好歹还可冷暖自知,回国混不好都有可能遭受亲戚甚至父母的白眼。范围稍扩大一点,如国外的华人也一样面临抱团的问题,大家都挺羡慕别的族裔,象日本人,犹太人,印度人都做得比华人好,一些华人天真的以为还是人不够,其实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范围再大一点就关系到我们将来整个民族的命运:因为美国想要殖民控制中国之心从来也没动摇过。如果中华民族不能团结起来,将死的很惨。国内的温州财团看起来不错,至少告诉我们抱团起来才更有力量,对个人同样适用;但是我觉得温州财团目前也做不到很大(个人猜测),因为没有有力的文化做后盾。这里我要简单提一下晋商,可以参考一下郎咸平关于晋商的视频,
郎咸平说36-晋商
郎咸平说晋商重要的是信托责任,比较流行的词了。而且他不明白晋商为啥最后不和外资合并,或和政府一起办银行,而且批评晋商不读书,没远见。郎教授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我作为一个山西人对晋商的理解是:支撑他们的正是中华民族民间的那-种智慧,那种气魄,那种走西口的吃苦耐劳,那种善良和诚信。民间可以借政府之力,但永远不能和政府合二为一;在面对国家都要灭亡的时候,晋商还是固守着他们的理-念,不和政府合并,不向洋行求全;因为历经动荡的他们懂得,作为-最大的商行可以倒闭,政权会灭亡,但是不能倒的是他们的精-神,这才是表里山河的晋商。他们身上折射的正是中华文明的熠熠光辉。其实看看高盛,他们会让-政府合并吗?他们会让外资合并吗?晋商已经在几百年前竖起一座足-以让我们现代中国人汗颜的丰碑?? 观念,技术等的落后都是一时的,如果丢掉中华文明中那种生生不息-,那种大爱和诚信,那才是最可怕的。看看我们的社会,谁都知道信-托责任,诚信的重要,可是结果如何,大伙心知肚明,我想我们一定丢失了什么东西。 大家现在很喜欢看美国犹太家族的故事,我想这是中国人的本能,因为中国人的智商绝对不低,没人质疑,而犹太财团迟早也正在成为中国人的强大对手,如果我们将来如果一盘散沙的话(因为国内的政权总不会千年不变的),后果可想而知。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啥都没做,就不要抱怨我们的下一代骂我们。我只是粗粗一窥犹太在国外的发展,它的精华就在于团结,这个团结就是背后有犹太教的文化背景支撑,然后每个人之间的关系又是宽松合理,分工明确的,加上他们的精明,所以才连连取胜,Obama就是他们的一个胜利成果。 顺带谈到美国华裔二代的发展问题,因为你的华人一代既不是wasp,也没有象黑人那样争取平等的历史,也没象犹太人那样暗暗抱团使劲,所以在社会上的关系就不是很多,成功的机会就要小很多。 其它国家类推。
话题稍微扯的有点远,就再谈一下中华文明的问题。因为有资格称的上文明的,中华文明绝对算一个,虽然有很多落后的,急需被淘汰和补充的因素。因为文明也有发展的问题,如果文明不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发展,我们将愧对祖先,也愧对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啥是中华文明,比如我刚才说的晋商的例子,晋商可以亡,政权可以亡,但留下来的精神是不能亡的,那沉淀下来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文明。 我现在能简单列举出来的几个精神,大爱,自强,善良,勇敢(关于为啥又会懦弱和残暴,后面再谈)。 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为啥好多国外的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其实我想问题是处在家长身上吧,我们这一代都没有发展自己的文明。下面这个视频我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看一遍,youku上应该也有,因为我看到一个人的留言说一定要孩子好好学习中文,让孩子永远做一个炎黄子孙,和视频同样感人,视频是:
仵德厚 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
看完这个视频你一定会哭的。这是一位在保卫我们华夏子孙民族独立的战争中的老兵,听听他的话:"中华有这样的好儿女,中国亡不了啊。”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想想自己肩上的责任。 我在上面的留言是:“民族的脊梁,这才是中国魂,中国精神;还有向他的老婆-致敬,那种中国妇女的善良和坚韧;中华民族一定会生生不息,源源流长。”
。。。待续。。。。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