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看似天灾,实为人祸。最新一期广州《南方周末》杂?详细披露这次大灾难真正原因,指这个「国家级贫穷县」一向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方式,从60年前发展林业而大肆砍伐树木,至2001年的开发水利、近一两年挖掘金矿,把自然资源有如甘蔗一样逐节榨乾,终於遭遇灭顶之灾。有专家指出,今次大灾难绝非最後一次,中国还有1.6万个像舟曲那样,面临特大地质灾害的地方。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刊发约6000字长文,指舟曲县50年代开始以掠夺自然资源为主要的发展道路,2.2平方公里的县城住了4.5万人,北部的三眼峪和罗家峪历史上多次发生泥石流,国家地质部门早知此处是高危地区。这里山高、沟深,土壤以遇水即软化、泥化的炭质板岩居多,一旦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1985年起覑手兴建护林、防灾工程,1998年始禁止一切森林砍伐。
泥石流屡袭 当局早知高危
但是,舟曲县2001年开始靠建水电站生财,短短10年间便审批了大小水电站55座,几乎每隔10公里河道就有一个水电站,如果在2012年全部开通,将有过亿的税收。但是,修水电站要炸山徵地,岩体松动,植物遭破坏,是引发新泥石流的隐患。水电站建坝拦河,高悬在山上的水库亦对下游民泷造成威胁。
此外,舟曲县还批出29个金矿开采牌照,「舟曲的金矿是小而富」,陕西商人王涛今年4月刚到舟曲投资金矿,「一下子可能挖到几十克、上百克金子,其他地方还很少见」。
三眼峪在1992年再次发生泥石流时,当局请来专家调研兴建防护工程,在1996年开始修建拦渣坝(类似护土墙)13道,每道高10米,底部厚10 米,顶端厚3米,加上停淤场1个,排导沟1.2公里,防畄槛24道,整个工程总投资929.59万元(人民币,下同),计划3年内完成。
钢筋混凝土改石块混凝土
不过,由於缺钱,拦渣坝工程烂尾。曾参与工程建设的三眼村村书记冯虎林说,有3道坝最初设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因为太贵,只好改成石块混凝土,「每道坝以10万元的价格承包出去,加上跑项目的开支,总共就花了100多万」。冯说,原来计划是国家和县级财政共同出资兴建,但舟曲县当时连县公务员工资都难以支付,根本拿不出钱建坝。
1999年,第一期工程只建了10道拦渣坝,排导工程一直未能实施。建成後,确是拦截过一些泥石流,但至2004年,泥石流已经填满了3道拦渣坝,急需再建新坝,冯虎林虽向上级反映,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根治需2.6亿 全县年收入仅1800万
即使得到重视,缺钱的困境也令计划难以实施。舟曲县常务副县长杨学锋说,北京国土局专家在川震後来勘测,说舟曲县的泥石流要2.6亿才能完全治理,但2009年全县的财政收入才1800万元,只够发全县公务员1个月的工资,馀款再要靠甘南州、甘肃省和国家补助,根本没有馀钱用於环境治理。
其实,舟曲县有多达159个泥石流危险区,一年的水土保持项目经费不到300万元,只够用於一些农村堤坝的修建,即使在川震後获得900多万元重建资金,但分到403条村,仍是僧多粥少。
2009年,三眼峪的「烂渣坝」终於靠覑地震重建的资金得以复建,原本预计今年内建成。不过,就在8月7日,最外边那条50米长的拦渣坝还未建成,就被山上汹涌而下的泥石流撕裂。
泥石流发生至今,虽然已过了抢救黄金时间,但现场仍然继续进行挖掘,不少灾民留守覑,等待亲人的消息。
高危地质炸弹 全国1.6万处
舟曲的惨烈灾情仍未过去,但灾难恐非最後一次降临,「定时炸弹」随时就在身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地质调查局数据,全国至少还有1.6万个与舟曲同属「特大型」或「重大型」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受威胁人口达700万,等於整个香港人口。
偏远山区无力防灾 威胁700万人
中国按照损失和威胁程度,将地质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等4级,舟曲县属於特大级。但是,地质灾害的高危地区,往往在偏远山区及农村,由於人财物力不足,既无能力做测量,亦无能力防灾救灾,就像这次舟曲县一样不堪一击。今年上半年发生的21宗地质灾害,5宗发生於城市,其馀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南方周末》引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灾害研究室主任吴树仁说,依照现有技术、资金和人员,仅能排查全国1640个县基本的地质灾害隐患,很多边远地方的测量人员手中只有软尺、钢尺等简单工具,只能测量房屋裂纹等地面现象,根本无法察知地底正在孕育的灾难,更勿论要预测可能的泥石流大小、动向、距离等。
报道称,截至2009年,全国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万处,威胁数千万民众的生命,其中如舟曲一样「特大型」和「重大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受威胁人口达700万,受威胁财产达到840亿元。
半世纪前 藏乡江南 六十年後 山枯石秃
国家地质总局早前的高空图片显示,舟曲山坡上多数是裸露的山石,但在舟曲不少老人印象中,小时的家乡森林茂密,被冠以「不二扬州」、「藏乡江南」美誉,县名「舟曲」则是藏语「水」的意思。
森林覆盖率降至两成
大规模砍伐森林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舟曲以森林资源「支援国家建设」,当时的砍伐是「政治使命」,砍伐潮一直持续至90年代下半。1998年国家禁止砍伐森林前,舟曲县政府95%的财政收入来自林业,但舟曲的森林覆盖率就从67%下降到现在的20%。
今年48岁的舟曲三眼村村长冯虎林说,小时候在三眼峪看到的都是一片树林,「最大的树,一个人抱都抱不住」。舟曲县林业局副局长姜海红忆述,当年林业局下属的923林厂,最鼎盛时期有600多个工人,仅补种新树苗的育苗工就有200多人。在上世纪70年代公路修通之前,白龙江是木材运输的「干道」,经常可见几百个木筏从上游漂流而下的壮观场面。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干快上」口号之下,没有人会意识到乱砍森林的後果,由於是按件计酬,又没有砍伐限额,对於工人来说是「砍得愈多愈好」。姜海红回忆,每年的砍伐量最多达到25万立方米,加上外来人口和当地人偷偷砍树,当局根本无法管制,「到後来,大树都砍光了,就砍防风林,而这些用於保护新苗生长的防风林,原本是禁止砍伐的」。
每亩百元造林 「买树苗都不够」
砍林容易造林难,由於常年乾旱,土层瘠薄,加上防风林砍光,造林工程1985年开始至今收效甚微。林业局工程师王了德说,1998年後种的树苗,「许多都只是种下去的时候浇过一次水,只能让它活覑就行了,让它好好长就没办法了」。王了德说,中央每亩地发放100元人民币的「造林费」过低,每亩地至少要有 200棵树才能成林,每株树苗价格超过1元,「100元连买树苗都不够,更别奢谈灌溉蓄水工程了」。
穷县滥开发 山崩是人祸 伐林掘金建电站 护土墙烂尾
所有跟帖:
•
那台湾泥石流滑坡你怎么不说?洛杉矶着山火你又怎麽说?
-Luckyd-
♂
(0 bytes)
()
08/14/2010 postreply
22:43:26
•
卡崔那飓风导致新奥尔良被淹算什麽?灾民所在的体育场里的
-Luckyd-
♂
(18 bytes)
()
08/14/2010 postreply
22:48:08
•
怎么老是有你这种人?比过了心里就舒服了?就不想如何把事情做好?
-hxz3140-
♂
(0 bytes)
()
08/15/2010 postreply
04:33:20
•
提醒人民和领导人重视!好事。可人类能否避开所有的危险之地?
-相当冷静-
♂
(0 bytes)
()
08/15/2010 postreply
1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