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都哪年的事了,为什么即使不说建国前,建国后历次运动连文革的时候都没提清华是民族之耻
说到底,现在,老毛的话说“事情正在起变化”就连人家祖坟都给挖了
庚子赔款不只美国赔了:
在庚子赔款4.5亿两纹银的分配比例中,俄国所获最多,达2.84亿卢布(包括中东铁路损失7000万卢布、直接战费2亿卢布及利息1400万卢布,赔款衍生利息未计算在内),占庚子赔款总数的28.97%;其次为德国,占总数的20.02%;其他各国的分配比例为法国15.75%,英国11.25%,日本7.73%,美国7.32%,意大利7.32%,比利时1.89%,奥匈帝国0.89%,荷兰0.17%,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四国各占0.025%。
各国赔款分配比例,除考虑到出兵数量、战费支出多寡以及财产损失外,德国因其外交官克林德遇害故要求巨额赔偿。法国为中国天主教会保护国,因此其所得赔款(主要为“小赔款”)中,有一部分用于修缮被毁教堂,以及支付给中国遇害天主教教民遗属,作为抚恤金。
1926年初,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退款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即派斯科塞尔来华制定该款使用细则。当时,胡适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
随后,日本和法国也相继仿效美国将赔款的一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年轻学生到本国留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乃战胜国,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
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也在1920年宣布放弃对俄庚子赔款。
中国对义和团运动各受害国的赔款支付到1938年时终止,实际共支付赔款六亿五千二百三十七万余两,折合银元则约为十亿元
建学校也不止美国人建了:
1921年7月8日在法国里昂—圣·伊雷内堡正式成立。吴敬恒担任首任校长。学校的管理由中法双方共同负责。资金由法方和中方共同筹集。自1926年起,中法庚子赔款部分资金开始资助该校。里昂中法大学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类机构,曾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都曾在此学习
北京的中法大学:。中法大学的首任校长为蔡元培(从1920年到1930年),其间先后由李石曾、李书华、李麟玉任代校长。李麟玉是1928年出任代校长的,从1931年担任校长,一直到1950年中法大学终止运转。
1950年夏,北京中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北京中法大学本部及其文书、档案与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中法大学校舍、房屋均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原中法大学附属的各中、小学及温泉疗养院,西山农场及其它校产,交给北京市人民政府。1951年,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10月,再次改名为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