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邓和中央描述6.4措辞:“风波”“事件”;但李反复使用:“动乱”“暴乱”,依据是长沙有店铺被砸和几位战士死亡;
2.突出他的“宽容:”与他人一起同意对广场学生放行;
3.突出党内大佬与大多数政治局委员对“学运”的强硬态度;
4.牵强附会得把“学运”与国外势力联系(实际上无一人被正式指控“理通外国);
5.突出彭真对戒严的支持,但掩盖了彭真对使用野战军的反对;彭真的讲话:“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对“平暴“降温起了作用;
6.证实了七上将联名反对军队进城;但掩盖了38军军长徐勤先辞职抗命一事;
7.谈到新闻界在6.4后几天的沉默消积;间接证实了全国人大有强大的反戒严呼声;
8.掩盖了第一次戒严令中暗挺赵紫阳的措辞: “相信中国共产党可以正确处理事态;” “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
9.读者可推测国防部长政治局委员秦基伟可能是挺赵派,因为李鹏没有记录他的任何表态语言;;
10.国家主席/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有行动,少有表态言语;
10.谈到了好几位中央委员对军队进城的保留态度,但掩盖了陈云对使用军队的保留态度;
11.姚依林的讲话比较实在:“向学生再退一步,党和政府并不会垮台,但那是迈向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一步;”
12.江泽民早在6.4期间已进入权力中心;江坚决拒绝象赵取代胡耀邦那样匆忙上台;江要求他的上台必须有一个大的正规仪式(这一点很伟大;总书记不是小傀儡);江还明确表示:北京的平暴已有巨大威慑作用,各地不必要采取严厉措施。 (所以,全国约有七八个大城市在6.4后举行了上万人的追悼控诉大会);
13.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袁木不光是戒严和平暴期间为中国政府辨护的声音和形象,在那关键时候,他还为李鹏起草了好几份重要文件。(这样一位特大”功臣却在6.4后销声匿迹,实耐人寻味:是否有一大批党政军大员把怒气发到这个“小人物”身上以示对6.4的不满?李鹏当然在袁木的结局中,看到了他自己今后可能要面对的一切)
总之,李鹏日记中最主要的信息是:杀人是必要的,邓已明确表示他付全责;李鹏他自己在事态过程中也做过几件良心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