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六四与其争议:从柴玲状告《天安门》谈起(读后感)
21年后的今天反而比20周年的还热闹?为啥?政治需要?还是美国需要?
几乎现在所有对64批判的言论都只能停留在道德的高峰上喧哗了。当然也有部分是从法理上尝试去论证中共的不应存在的依据(如:狗评)、也有部分是从感情上误导我们对死难者的同情来证明共产制度在中国的失败(如《天安门》)。不可否认他们的确说出了部分的事实,他们都众口一词地把那次64贴上了道德的光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他们想说是转到哪了?)。但问题是都没有把制度与国家的发展的关系在事实上、理论上去尝试联系起来。因为事实上今天的中国政府已经把中国建设的相当不错的局面!由于很到外部(对手并没有停止他们紧卡在我们脖子上的手)及内部(还存在的相当大的问题,如:贫富差距、贪污、环境污染、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原因,中国不得以需要以现在的方式出现在这个世界环境里。
当年的死难者及受害者,如果你们还认为你们当年的对祖国的感情是真实的话,你们就不必要去介意今后的人是否对你们当初的行为是否认同(被误解)。因为感情的付出是不能有前提、不能有条件的、是义无反顾的。这正如:因为你爱我,所以我才去爱你。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六四”平反还真那么重要了吗?
如果我们也认同柴大妈所说:为那些中国人去死/牺牲,不值得!那我们对自己祖国的那份感情就决不会是真实的!!柴大妈,我不敢支呼您的名字是由于我怕您!怕您告我。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