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日晚23时5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hv1/174/178/537/3496398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发射现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hv1/175/178/537/3496399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点火瞬间。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hv1/177/178/537/3496399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我国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京时间2日晚23时5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第一步已实现,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立起完善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于2012年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可广泛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目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本次卫星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24次航天飞行。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进入密集发射组网阶段
中国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于2日夜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已进入密集发射组网阶段。
此前,中国已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而按照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前将完成其第二步,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为: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