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区域发展新阶段 京沪穗三龙头明确定位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比重在全国占四成

我国进入区域发展新阶段

  中国经济走向城市“包围”农村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加上去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年内将公布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我国将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航母”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他们将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发动机”,辐射周边省份,从而带动全国经济的向前发展。

  专家们表示,近两年来,国家发布了10多个发展规划,可以看出中国进入区域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脉络十分清晰了。

  对比·经济总量

  三大区域全国经济比重超四成

  根据各地官方发布的2009年的经济数据,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全国的经济比重都分别超过了一成,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我国经济的两成,成为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由此完全可以看出,三大区域占据了我国经济的主体地位。我国将主要依靠这三大“引擎”,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国城市群与世界城市群相比,悬殊还是比较大。比如美国的大纽约、五大湖等三大城市群占整个美国经济总量的67%,日本的大东京等三大城市群占整个日本经济总量的70%以上。

  而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09年合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794亿元,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为43.3%。

  为此我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还会加快,从而不断提升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稳固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作用。

  在三大“引擎”中,7个省份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除了天津外,都进入了“万亿”俱乐部,但是天津却有着令各地都特别羡慕的经济增速,因此后劲不可小看。

  这7个省份在经济排名中,前10位就占了5个,特别是广东和江苏,稳居“状元”和“榜眼”的位置,因此这7个省份的“发动机”作用不可小视。

  对比·定位

  京沪穗三龙头定位已明确

  2007年到2008年,国务院批准珠三角规划前夕,广东省要把广州建设成国际金融大都市,要把珠三角建设成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要把深圳建设成香港一样的国际大都市。

  “提出这个方案以后,在讨论的过程中,凤凰卫视采访我,问我把广州建设成国际金融大都市有没有可能。我回答说广州建设成国际金融大都市不可能。”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说。

  他认为,香港是国际金融大都市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广州和香港的距离不到180公里,这样会影响双方的地位。

  后来广州两会上,就把广州市定位成了中国南部省区的金融中心。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最主要的城市之一,是中国南部省区经济发展的龙头。

  2009年2月初,广东省召开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省委书记汪洋就为广州的发展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要求广州要有“大哥”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广州为龙头,带动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2009年3月,当国务院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时,一些学者同样提出了上海是否威胁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随后的新闻发布会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将会建立双中心,共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告诉本报记者,京津冀经济区虽然一直没有出台,但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经济圈已经在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出台只是时间的问题。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正朝着世界城市的目标前进。

  对比·辐射

  中国经济开始城市“包围”农村

  近两年以来,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10多个区域规划,中国将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这已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刘维新表示,这应该表明中央的政策是明确的,要建立一些城市群。这在我们国家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中央现在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带动中小城市形成经济带,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这样也能带动农村的发展。

  徐逢贤认为,建立“经济合作区协调发展委员会”是三大经济区当好带头大哥的有效措施。“三大经济区对其周边的城市引导、营造城市圈,这个工作做好了以后,就可以吸引到人才,整个经济就会带动起来。”他说。

  长江三角洲产业基本都要变成高新技术产业,“那么上海就要把传统产业,比如化工、钢铁等,都转移到中西部,从而带动中西部的发展。”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