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连发五文剑指股市内幕交易 呼吁严查(图)

来源: 2010-05-26 09:41:33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香港如何严打内幕交易

  香港证监会随时接受公众及投资者的有关投诉,做到两周内答复,并决定是否跟进

  在香港,证监会负责对内幕交易行为的侦查及调查,旗下的法规执行部、市场监察部等部门会联手监管内幕交易

  证监会随时接受公众及投资者的有关投诉。日常市场监察、传媒报道以及其他监管机构、执法机关转报的案件等等,也都是证监会发现违规行为的主要途径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证券市场之一,香港证券市场以其规模庞大、资金雄厚闻名于世。其中,可与伦敦、纽约等大市场相媲美的严格监管措施,是最令投资者放心的因素。

  去年11月,4名被告因密谋推高泛海酒店市值40亿港元,被法庭分别判处26到30个月监禁,并各处罚金约30万港元,此案被认为是香港最大的市场操纵案,也是首次就市场操纵行为提起法律诉讼的案件。香港证监会法规执行部执行董事施卫民表示:“此次判刑发出了最明确的信号,就是违法者不要以为可以逃脱制裁。违法者必定会被绳之于法!”

  强化证券市场立法和司法,内幕交易行为被纳入刑事犯罪

  在香港证监会的工作中,打击内幕交易是重头戏,不过对此类违规行为,香港的称呼比较特殊,称其为“市场不当行为”。

  “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是香港的一个特殊部门,它的职责就是以公开形式进行民事法律程序及在适当时候向被判违法人士施加民事制裁,保障大众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减少市场的不当行为。

  所谓的市场失当行为,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245 条的定义,具体包括内幕交易、虚假交易、操控价格、操纵证券市场、披露关于受禁交易的资料及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以诱使进行证券及期货合约交易等。

  此前,特区政府也设有“内幕交易审裁处”,属于行政处罚范畴。但单单一个“内幕交易罪”不能很好地保证市场公平,一些“失当行为”同样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特区政府于2003年成立了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并由一名高等法院法官或前法官出任主席,扩大了监察管理范围,将内幕交易行为纳入刑事犯罪,实行行政处罚、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三轨并行。

  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252 条,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在考虑证监会作出的报告或律政司司长作出的通知之后,或在其他情况下,如果觉得曾发生或可能曾发生市场失当行为,就可以在审裁处进行研讯程序,审裁处则有司法管辖权了解及裁定与市场失当行为有关的任何问题或争议点。

  内幕交易遭遇重拳严打,成为不可触摸的“红线”

  2008年7月17日,《证券及期货条例》颁布以来的首宗个人“内幕交易罪”案完成定罪——熊丽美利用内幕消息避免了6万多港元的投资损失,代价是20万港元罚款及6个月监禁(缓刑2年)。“内幕交易”在香港证券市场开始成了一条不可触摸的“红线”。

  过去的2009年堪称香港证监会打击内幕交易成果丰硕的一年,一只又一只“老虎”接连被打。其中,4月份的一起案件,使香港证监会打击内幕交易的工作跨越了一座里程碑。该案中,投资银行家马汉扬被判犯有内幕交易罪,监禁26个月并处罚款23万港元,成为第一个因该罪名在香港被判入狱之人。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在该案宣判后明确表示:“这个案子发出的信号很清楚——从事内幕交易就要去坐牢。”

  此后,更多违反市场公平公正原则的人被送入监狱,而且在刑期和罚款额上屡创“新高”。2009年9月,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固定收益部主管杜军被裁定犯有9项内幕交易罪和1项唆使他人进行内幕交易罪,入狱7年并缴罚款2332万港元,5年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事职务,不得参与任何市场交易。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五起内幕交易刑事诉讼案,同时也是涉案金额最大、判刑最重的一案。

  今年初,香港证监会又指控纽约对冲基金“亚洲老虎基金”进行内幕交易,进而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下令禁止该基金在香港从事任何上市证券或衍生产品交易,这是香港证监会首次尝试将一家公司排除在香港市场交易之外,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之中。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此之前,证监会从未把触角伸向香港以外的任何人,现在香港证监会的执法活动已经超越了仅仅起诉个人的范畴”。

  内幕交易者除面临牢狱之灾,还可能面对巨额索赔

  公平的市场提供了公平的游戏规则,依靠不法行为牟利,必须面临更高的违规成本。《证券及期货条例》明确赋予遭受损失人士追讨赔偿的民事诉讼权,内幕交易者除面临牢狱之灾,还可能面对其他投资者的巨额赔偿诉讼。

  在香港,证监会负责对内幕交易行为的侦查及调查,旗下的法规执行部、市场监察部等部门会联手监管内幕交易,审查涉嫌违规的任何人士,并制裁或起诉有关违规者。遇有可疑情况,他们会与有关人士会面并向券商查询、索取可疑的交易记录及相关客户资料。证监会完成调查后,如果认为案件值得跟进,会考虑在法院提出刑事诉讼,或将涉嫌违规行为的报告转交特区财政司司长,以考虑是否在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提起民事诉讼。

  证监会随时接受公众及投资者的有关投诉,对所有投诉,证监会会做到两周内答复,并决定是否跟进。此外,日常市场监察、传媒报道以及其他监管机构、执法机关转报的案件等等,也都是证监会发现违规行为的主要途径。

  除去证监会,廉政公署锐利的目光也在时刻盯紧证券市场任何涉及利益输送的违法行为。今年4月初,廉署就起诉了毕马威一名高管涉嫌在一宗有争议的首次公开发行中行贿,证监会也随即对案件开展调查。

  整体而言,香港建立了一整套外部制衡机制确保证监会公平、公正执法,整个香港社会也在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不给违规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谢国忠:中国股市已成穷人赌场 楼市崩盘才会好转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cnwr3c.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谢国忠

 股市的P/B约为2.5倍,已处历史低位,为什么仍在往下走?有钱人已经不在股市玩了,他们转去了楼市;只有楼市崩盘,股市才会好一些。


我家附近有个酒吧,最近,酒吧的一位服务生问我,上海股市最近表现怎样?我回答说,现在大约在2600点。他当即跳了起来,说:“不会吧!政府怎会让股市跌成这样?”

  接下来的10分钟,他试图说服我,未来三到五年内,政府将让股指升到8000点。

  “看看港股,现在可是20000点,”他说,“上海股市涨到8000点一点都不稀奇。”

  中国股市有1.24亿个交易账户,就投资者数量而言,比世界上其他股市都要多。据我了解,投资者的整体热情仍旧非常高。股票市值目前不大,只占GDP的53%,占货币供应量的31%。P/B(股价/账面值)约为2.5倍,已处于历史低位。股市为什么仍在往下走?

  中央政府引入调控楼市的措施后,许多人满怀希望,以为从楼市流出的资金将流入股市。流行的悠悠球理论告诉人们,资金只在楼市和股市之间来回旅行,不会跑去别的地方。现在,楼市没有下滑多少,而股市却大跌了20%。

  软着陆

  中国股市由政治和流动性推动,但目前两者都没啥好消息。虽然政府更希望楼市实现软着陆,但对楼市泡沫的争论已经结束,紧缩已成共识,问题只在于调控的节奏是紧还是松。在政府挤压楼市的流动性时,股市的流动性受到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两个市场都下调。

  股市向下调整与楼市调控直接相关。对于各个行业,尤其是金融业,房地产升值其实是最大的利润来源。房屋存量、在建工程和土地储备的价值,可能已超过GDP的3倍。楼价升20%,增加的价值相当于GDP的60%。

  在正常的经济体里,企业利润一般为GDP的10%。当资产增值达到企业利润的6倍,企业就会玩财务游戏,将资产增值转化为会计上的利润。当楼价停止上升,甚至下降,非常赚钱的公司会突然间变的无利可图。

  银行股

  国有银行正排队等着在股市筹集5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虽然三分之二将在香港筹集,但余下的三分之一对于A股市场来说仍是一个大负担。2009年全年,A股市场的融资额是4560亿元。

  银行在平时是一部赚钱机器,但说不定哪天,他们会突然把以前赚的钱全亏光。银行业危机之后,其实是购买银行股的好时机。但银行为应对楼市调整而筹集这么多资金时,可能不是买进银行股的好时机。

  合理估值从来都不是支持进入中国股市的理由。不过,现在中国股市的估值合理了。2.5倍的P/B谈不上便宜,但按国际标准看已处合理水平。我劝你对市盈率不要过多关注。市盈率已经被资产泡沫严重扭曲了。估值的下降,可能只是回归正常的一个阶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许多股票的可流通部分比例很小,有点像互联网公司的股票。经过股改,所有股票都可以流通了。由于没有了非流通股在场外市场以折扣价交易,中国股市的估值正回归正常。这是一个进步。结论是:上海股市不会很快恢复到其鼎盛时期的6000 点。这会让许多人失望。

  市场崩盘

  有钱人已经不在股市玩了,他们转去了楼市。绝大多数人相信楼价只涨不跌。今天玩楼市的人并没有经历过1997年的楼市崩盘。

  另一边厢,股市在2007年-2008年经历过一次崩盘,一年间,从6000点跌到1700点以下。那些能够炒得起房的人发现股市是一个坏地方。这就是为何自2007年以来楼市总是红火,而股市却一直在挣扎。当然,如果楼价能像2007年的股市那样大跌,股市的境况会好一些。

  中国的股民往往没钱去炒大城市的房子。他们寄望于能有足够的运气,赚够多的钱,然后转去楼市作战。股价升到一定时候,这些人就会跑掉,限制股市升值;股市下跌时,这些人也不会成为股价的支撑力量。

  最后,酒吧的服务生让我推荐一只股票。他说,他已经有了7万元,希望赚到足够的钱去买一辆车。

  “光靠我的收入买不了车,”他说,“你看我的工作有多辛苦。但如果我在股市赚到20万,我就能买一辆好车。”

  只要楼市不崩盘,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奢望从中国股市里赚到免费午餐和新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