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美主要财经高官悉数到场。这是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一次在美国举行。
相隔一年,世界已经发生了新的逆转,即使希腊事件开始蒙上新的危机阴影。
本轮经济对话聚焦经济恢复和平衡增长、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四大议题,人民币汇率非核心议题。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在这次对话中详细了解美方关于逐步消除对华高技术出口障碍,平等对待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虽然是为期两天的对话,但美国代表团的公共攻势已经展开。先是希拉里和盖特纳联合接受香港凤凰卫视的专访,然后明天,则走进央视经济频道。
“他们知道自己的观众是谁。”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美方私下的动作也异常紧密。在中美贸易博弈的牌局上,继汇率、知识产权争议之后,又一张新牌出手了。
自主创新认定政策争议迅速上升为此次S&ED中美方最迫切地企图突破的领域,大有压倒汇率议题之势。一些美商认为,与喧嚣不已的人民币汇率议题相比,这一政策对美国企业的影响要大得多。
5月24日,就在北京钓鱼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启幕之际,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在上海面对数十位在华美国企业高管发表演讲,矛头指向中国优待本国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
在10天前的5月14日,他在华盛顿的美国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时,同样要求白宫废除“购买美国货”的采购政策,奉行自由贸易。
美国商界希望通过“喊话”向华盛顿和北京传递的一个核心立场——呼吁中美相互间加快开放市场以促进双边贸易。
国务委员戴秉国在致辞的时候,引用了美国的一部电影《巴别塔》来比喻中美关系,电影《巴别塔》讲述的是一对美国夫妇以及他们身边的人在短短11天遭遇的种种不幸,而造成这种不幸的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不通,沟通不畅。所以戴秉国以这个例子来说明中美两国的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一张新牌:自主创新认定
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政策到今天升温为中美贸易争执中的焦点议题,源自2009年11月中国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两个文件——《关于开展2009年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和《2009年度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申报说明》。
按照这两个文件的规定,申报国家级自主创新产品资格的产品必须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权益状况明确,且产品销售使用的商标初始注册地应为中国境内。这些标准使得许多在华外商投资企业难以达标。
而根据2006年颁布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认定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将在政府采购、国家重大工程采购等财政性资金采购中优先购买”。
这些规定关系到一块硕大的超级牛排的分割。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政府2008年商品与服务的采购规模至少达5990亿元人民币(约880亿美元),2008年中政府采购金额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为9.6%,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如果加上各级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中国政府采购市场规模更为庞大。
而在2009年中国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膨胀。
因此,2009年开始的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很快让在华美国企业感到“恐慌”,认为这会对进口产品产生“歧视”,害怕在政府订单争夺战中处于下风,不能搭上中国4万亿刺激计划的顺风车。
作为美国在华企业的代言人,中国美国商会立刻呼吁中国政府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取消对自主创新产品的优先采购政策。
美国商会也运用其影响力,试图通过美中商贸联合委员会(JCCT)等中美对话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在2009年10月举行的JCCT上,中美两国同意组建一个“多部门工作小组”,来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政府采购问题。
美国商人们的五月攻势
进入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雄心勃勃的重振出口计划,试图在未来5年内将出口翻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商会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夕开展了组织严密的“五月攻势”,试图通过S&ED来打开中国政府采购的大门。
5月初,中国美国商会派出代表团赴华盛顿开展为期4天“叩门之旅”,向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展开游说。根据中国美国商会公布的文件,此次“叩门之旅”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让华盛顿了解到,促使中国开放市场才是在华美国企业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重要性远远高于汇率问题。
5月21日,多诺霍在北京进行了高级别会晤。“我(在会面中)表达了对中国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的担忧,这将导致美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多诺霍24日向本报记者透露说。
而在5月24日于上海的午餐会演讲中,多诺霍又表示,他在与中国领导人交谈之时,也对金融服务、保险、通信、物流、快递等领域存在的投资限制表示担忧。“美国在华企业对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担忧程度,已经达到十年以来的顶峰。”多诺霍说。
在此前后,通过这一系列游说运作,美国商会成功地将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引发的争议,放到了本轮S&ED的讨论平台之上。
“关键看美国能付出多大”
当然,美国商会并非单方面地对中方提出要求。他们也相应地批评了白宫的贸易保护政策。
5月14日,多诺霍在华盛顿的美国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批评美国政府现行的贸易政策,大声疾呼“贸易创造就业,自由贸易协定(FTA)拉动美国经济”,要求美国政府废除“购买美国货”的政策。
在中国出台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政策之前,美国国会于2009年初通过7870亿美元的经济振兴方案,并在法案中附加“买美国货”条款,要求在实施经济振兴方案之时优先采购美国产品。
美国商会举起的旗号是“要求中美双方相互间扩大开放市场”。
这一新的争议是在金融危机中各国争相采取刺激本国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继汇率问题之后,这张新牌的打出,使得中美双方在S&ED上的博弈形势更显微妙。
中方会让步吗?
“中国运用财政手段来扶持国家自主创新产品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况且中国尚未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GPA),就没有义务遵循相关的规定。”
梅新育认为,在中国政府采购优先扶持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这个问题上,美国方面一直在试图制造舆论优势。但舆论造势并不能够主导谈判桌上的局势。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底线,让步的空间比较小。
但中方对美方的出招,也并非没有积极回应。引人注目的一幕发生在S&ED开幕前夕的5月14日。
这天上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考察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时问这家公司的外方负责人:“西门子在中国的经营环境还好吧?”
“我们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企业。”这位负责人回答。
“这句话说得很对。”温家宝当即表示,“所有按照中国法律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它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它们研发的产品都是中国创造,都应该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
在此一周后的5月21日,中国多个政府部门联合起草了《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被有的外资商人认为是中国的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政策可能有所松动的迹象。
此外,在公布《关于开展2010年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之后,中国科技部也特别强调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对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凡是在中国境内依法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产品生产单位均可自愿申请认定。
在解读中方的这些积极表态时,梅新育并不排除中美双方就此达成一致的可能。“美国要求中国进行市场开放,首先必须要表达出足够的诚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是最先在政府采购计划中提出优先购买美国货的。”他说。
多诺霍在这一点上似乎与梅新育看法一致。他在华盛顿美国记者俱乐部演讲时指出,“优先购买美国货”政策推出之后,导致很多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报复政策,给美国带来更大损失。他同样支持美国放松出口管制:“冷战早就结束了,欧洲能卖的产品我们也可以向中国出售。”
对于中国投资者在美国遭受的歧视,他也表示同情:“美国可以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拒绝中国对美国军工产业的投资,但是其他很多领域的投资对双方都有利,我觉得甚至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投资也可以讨论。”
“双方能否达成协议,关键要看美国能够付出多大的交换条件。”梅新育对此评价说:“美国如果不解决‘购买美国货’的问题,不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不修改对中国投资的歧视政策,就没有资格来要求中国政府采购真金白银的付出。”
中国重申汇改三原则 人民币升值可能推迟
一位资深外汇分析师表示,胡锦涛的此番表态与央行在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汇率体制改革的表述相同,只是再次强调了汇改的方向,不应该被市场过分解读为汇改启动在即。
“汇改何时再起步”恐怕是目前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
昨日(5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时表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他并未就此进行详述,但其言论重申了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三性原则是决策层在2005年确定的汇改原则,胡主席的表态再次说明中国汇改的方向。”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做上述表示。
中银国际分析师董翔对记者表示,“欧债危机的发生使市场怀疑担心中国推进汇改的决心可能会有所动摇,胡锦涛的讲话肯定了中国的决心”。
并非汇改启动在即
渣打银行在昨日(5月24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减轻包括美国在内的贸易伙伴的紧张情绪,中国依然需要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不过,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在昨天上午的以“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为主题的经济对话专题会议上,没有任何中方或者美方的部长、领导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讨论。
在决定了汇改方向后,何时启动汇改就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胡锦涛的此番表态与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汇率体制改革的表述相同,只是再次强调了汇改的方向,不应该被市场过分解读为汇改启动在即。”一位资深外汇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做上述表示。
该分析师表示,现在并不是推动汇改的时间窗口。而赵锡军则更直接对记者说,人民币目前不具备升值的条件。
中金公司在5月24日发表的《宏观经济周报》中预测,中国不会在短期内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其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从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来看,希腊问题有可能引发规模更大的欧洲危机,从而给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带来风险;另一方面过去两个月人民币已经对美元以外的货币显著升值。
随着危机的发展,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达到了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人民币也跟随美元对欧元一并升值,5月24日,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8.27:1,而2010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已经对欧元持续升值了15%。
赵锡军对记者表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政府一个总的目标就是平抑市场的波动、减少经济的不确定性。如果此时推动汇改的话,无疑会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为国内经济的复苏增加新的不确定性。
其实,欧债危机的发展一直受中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在5月24日举办的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新闻吹风会上,张晓强表示:“部长们讨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必然也谈到了相应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会有所影响。”
汇改何时重启?
至于汇改可能的时间窗口,中金公司认为当欧元兑美元汇率回归长期可持续水平时,人民币升值可能性会显著增加。其预测欧元对美元显著贬值的局面不可能一直延续,未来仍将回归长期可持续水平。渣打银行也在报告中指出,稳定的欧元汇率将对中国的汇率改革有所帮助。
渣打银行昨天(5月24日)将人民币汇改实施时间预测从之前的5月推迟至第三季度。渣打银行预计,美元/人民币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末跌至6.8200,此前的预期为6.7700;而年底或跌至6.8000,此前预期为6.7000。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蒋舒博士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人民币升值可能会推迟到7、8月份,中国政府需要考量发达经济体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综合决定其汇率政策。
中金公司也表达了相类似的观点,其认为中国政府不会急于在此时改变汇率政策,而会选择继续观察外部环境变化,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中美经济“交锋” 中方促美放宽出口限制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ata/xkbimg/20100525/kjjxjl0518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中美经济“交锋” 中方促美放宽出口限制
新快报综合报道 为期两天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昨日上午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作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克林顿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据悉,两国40多个部门近50位负责人参加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推动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致辞,中美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
在开幕式致辞中,胡锦涛强调,中国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消费,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健康平衡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同时,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此外,胡锦涛还表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胡锦涛在致辞中提到,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对话的会间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从总体上看,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又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的不确定性,所以中美部长们都认为对于“退出”战略的时机选择一定要很慎重,实施的步骤一定要扎实稳健。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对话框架下,美方将要求中国扩大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修改自主创新政策。而中方则会敦促美国放松其高科技出口管制、采取可持续的财政政策、管理好通胀预期。在近期人民币对欧元快速升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此前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将被中美双方冷处理。
谈人民币汇率
胡锦涛
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改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4日在举行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当天上午,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推动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致辞。胡锦涛表示,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消费,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健康平衡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胡锦涛表示,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谈出口限制
王岐山
促美制定取消对华出口限制时间表
王岐山在开幕式中说,中方乐见美方提出的放宽出口限制、欢迎外国企业赴美投资等动议,希望在这次对话中详细了解美方关于逐步消除对华高技术出口障碍、平等对待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王岐山说,应对危机挑战,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是中美共识。希望双方就遏制各种变相的保护主义行为提出具体对策。
谈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王岐山说,这是中美两国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他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有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支撑,又要推进现实利益格局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要缩小南北差距,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必须转变人们业已习惯和正在追寻的生活方式,这些都绝非易事。中美两国通过这次对话,就此形成共识,有利于双方共同采取行动。
谈欧洲危机
王岐山
防主权危机蔓延
谈到最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王岐山说,如何在继续坚持刺激经济政策、尽快摆脱“低就业复苏”困境的同时,强化财政整顿,保持财政可持续性,防止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极其复杂的形势,中美作为两个主要经济体,应当充分利用这次对话,交流信息,研判局势,协调政策,继续保持两国经济向好势头,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谈退出政策
张晓强
各国退出战略须慎重
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总体来看,因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的不确定性。
所以,部长们的发言认为,对于退出战略的时机选择一定要很慎重,实施的步骤也一定要很扎实、稳健。
谈货币政策
周小川
货币政策重点考虑国内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新闻吹风会上表示,总体来讲,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一个大国,制定货币政策多数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还是国内因素,国际因素也会对货币政策的决定有所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往往是小于国内的因素。
谈新能源
曹健林
新能源集中三领域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说,根据中美签订的新协定,中美同意共同投资,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支持研发活动。目前,双方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的三个领域。第一是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因为中美两国都是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第二是建筑节能技术,中国现在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美国的建筑节能也非常重要。第三是清洁煤领域,尽管煤在美国不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同样在能源消费中占有较大比例。
今日会议内容
1中美签署相关协议。
2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美方代表团主要成员。
3举行中美联合记者会,披露会谈所取得的成果。